城市科技:铁杵磨成针 顽石可变金
——记旅宾部举行区级个别化教学研讨活动
引言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经常会对学困生的学习和表现头痛不已,他们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有的表现为想学而学习方法不正确,有的表现为头脑灵活而学习兴趣薄弱,有的表现为智力相对迟钝但有学习的愿望……如何使这些学困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的成长,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是我们中职校教师应该关注的。
2013年11月29日,在旅宾管理部赵连新主任的主持下,旅游一组和二组的老师们就“运用个别化教学、促进学困生成长”的主题进行了一次部门研讨活动,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沈爱池老师、周建秋老师共同参加。本次研讨活动分为三个议程:学习个别化教学的意义、个别化教学的基本原则和个别化教学的教学策略;讨论“运用个别化教学的内容,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有效教学”;总结“个别化教学下的学困生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
个别化教学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就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进行教学,其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正符合目前课改的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为我们教师对学困生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
不抛弃 不放弃
“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聪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力和弱势智力。而我们的学困生目前表现出来的弱势智力更多一些,所以需要我们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闪光点,关注学困生的点滴进步,给与学困生更多的尊重和鼓励,使他们能够重拾信心,迎头赶上,改掉惰性,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讨论中,老师们一致认为:在教学中决不放弃、不抛弃学困生。当然,对学困生的管理,应该注重“情、理、法并用原则”,学困生在学习方面有惰性,没有坚持专一的毅力,这就需要教师严字当头,多叮,多查,多督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学困生的教育,必须有原则性,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集智慧 促成长
在讨论中,老师们各抒己见,集聚智慧,共同探讨运用个别化教学促进学困生成长的想法和做法,从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加工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等进行了研讨。有的老师在教学中通过目标分层、运用“延时评价”激励学困生学习和进步;有的老师通过作业和学困生进行心灵沟通,用一段段真诚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的老师专门为学困生专门制定个别辅导计划,通过自己和班级小导师的精心辅导,学生顺利获得中级的技能鉴定资格。有的老师在实训课中,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通过集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两人合作学习等组织形式,形成了班级融洽、竞争、协作的学习氛围,学困生在组员和合作伙伴的帮助下,减少了对学习的恐惧心理,自信心不断提高。
家校联 共携手
职业学校的学生们来自不同地区,基本情况比较复杂,家庭条件也有差别,学生又正值青春期,处于思想不定型期,而学困生的情绪,更是容易受外界事物影响。而家校携手互通信息,共同担负教育责任,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家长们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同步配合,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讨论中,老师们也谈到了通过与家长真诚密切的联系使学困生成长的案例。事实也证明,有了家校携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再是粗暴单一的,而学校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思想的点滴变化,从而可以对症下药,促进学困生及时认清自己的偏差,把握正确的人生道路,掌握一技之能,学有所成。
后记
转化学困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作为教师,要依据个别化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满腔热忱地对待学困生,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的努力虽然辛苦,但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一路探寻,一路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