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大众工业:用心“塑造”人生
2013/12/9
大众工业:用心“塑造”人生

——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乐陶苑”社团采访记

 

      一股参杂着浑厚泥土气息的清风扑鼻而来,眼前的橱柜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泥塑作品,没错,这就是10月30日“小时代”新闻社采访的目标:陶艺社团。

      一走进陶艺社,仿佛置身一个别样的桃源仙境,宽敞的教室内整齐地排放着各种工具,同学们围着一张长桌有说有笑地细心制作着泥塑,充满欢笑的课堂气氛感染了每一个小记者。

瞧,何伟同学手持泥塑圆球,有模有样地在上面细心比划着什么,不一会儿,一张慈眉善目的老人的脸就在他手中诞生了。

      这名社员又是在作甚,耐心地搓满了一桌的"面条",小心翼翼地将他们挨个倒立,弯腰,转身,活像一名正在命令部下的指挥官,摸不着头脑的小记者继续在一旁静静观察。士兵们曲着脊背排成一圈,脑袋向后侧倾,似乎正仰望着天空,这不,一颗硕大的圆球铺天盖地地扣下来,一枚精致的泥塑人首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眼前,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泥塑人的头发就是刚才的“士兵”,呵,真有趣。

      向前走去,别有一番天地,教室的尽头居然还藏着两间展馆,琳琅满目的工艺品齐刷刷地陈列在每一个角落,处处洋溢着浑厚的泥土气息,轻轻拾起一片小碟子,边转动边端详,蝶身竟清晰的铺盖着各种小而错综复杂的图案,一笔一划,历历在目。

      径直走去,各有特色的工艺品目不暇接的出现在小记者的视野中:憨态可掬的小猪崽,镶满彩色玻璃的陶盆,全身滚圆的小鸭......每一个物件都刻画得生动活泼。

      不仅是物,人亦是如此,需用心塑造,才会在其成型之时,展现出理想中的姿态。

      而这一切,都少不了那位和蔼老师杜文强的指点江山!

      看着同学们都挽起袖子认真地在做自己的作品,杜老师也在一边提醒一边教练。小记者陆洁一上课就积极地在一旁捏出了自己的小作品,想亲身体验,似乎全然忘记了自己的采访任务;而带队的指导员陈老师也耐不住了,将相机放下,认认真真地捏起了泥巴。

      经过采访杜老师,小记者了解到了陶艺班一共21人,只有3名男生,其它都是女生。杜老师说2007年9月成立“乐陶苑”社团,本着宣扬民族精神,增加同学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坚持着“周周有活动,时时有作品”的理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乐陶苑”不负所望在上海市艺术单项比赛中获金奖、银奖,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嘉定区明星社团;成为民族文化培训基地。

      和小时候的玩泥巴相比,陶艺社团的同学们都明白,任何一件艺术品都需要用心去创作有创意的作品,包括自己的人生!

      在下课结束之前社团学员共同完成了一朵“泥巴玫瑰”送给了我们小时代新闻社团陈老师,这一次的社团采访活动也圆满结束了。

 陈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