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讲台传道,树立梦想立身
——我校新教师陈婧见习期入职培训纪实三
城市科技
如何做老师,怎么做一个好老师是为师者一辈子要学习的,我很荣幸成为松江教育系统的一名,在近两个学期的实践中,四位带教师傅的精心指导,进修学院“新教师24问”的规范化培训,教研员的正确引领,同事的鼓励和帮助,领导的培养和激励,共同助推我梦想的启航。
坐在路边鼓掌
有一句格言说:“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我不是英雄,我愿坐在路边一直为学生鼓掌,我的学生也不一定都成为英雄,我愿他们也懂得坐在路边为他人鼓掌。
承蒙专业部领导的重视和培养,我在见习期就直接担任了41281班的班主任。初出茅庐的我怀着美好的祈愿走进了这个崭新的班级,37位学生的名字在他们报到之前已经烂熟于心,拿到他们的信息采集表,我一遍遍的猜想着同学们的样貌、品性、或是可爱娇憨、或是聪明机灵、或是调皮任性……当一种爱源自对学生的尊重和对教师职业的敬时,她便如活水之源汩汩滔滔、无言以润物。
鼓掌是给所有的学生而不是部分优等生,公平公正、客观理智,不凭个人喜好判断事情是当好班主任的基本素养。当班级正副班长有矛盾时,我向我的教育带教师傅孙金坤老师请教如何处理,她听完我的叙述,一直见血地指出:“从你的言语中已经看出你个人的喜好或偏见了,做班主任最关键的要平等地看待一切学生,你的态度和言语要代表班主任公正的立场。”我顿时醒悟,按照孙老师的指点,她们在我的调解下相互道歉、握手言和。我抓住这次教育契机,开展了“懂得道歉、懂得原谅”的主题班会,收到了不错的教育效果。孙老师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如何对待自己的学生,如何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感谢孙老师在摸索的路上给予的鼓励和引导。
登上讲台传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何传道却是摆在面前的难题。在以前的学习生涯中,一直都在研究如何学的问题,现在随着角色的转变,如何把自己学过的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将会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
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和学校给新教师搭建了不断成长的平台,提供了完善的机制保障。每周二都有机会和区级带教师傅李潇老师交流困惑,听课学习,内化提高。校内的带教师傅卢咏梅老师和我同一个办公室,随时都能向她请教,卢老师巧妙地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技艺是我不断学习的榜样。卢老师在听完我的《中国建筑艺术的精英——塔》一课后,就告诫我说:“语文课要避免上偏,不能上成科普知识,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说明文分类别写作方法,你却花大量的时间在讲塔的常识。”例子不胜枚举,诸多的精心指导,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
语文组的教研活动是向同行学习的好机会,大家各抒己见、开诚布公,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共同解决教学难题。在我的不断实践中,我领悟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我教的四个班学生差异比较明显,每个班同学语文基础和性格特质都不一样,寻求适合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出新是我要特别注重的。
树立梦想立身
教育是伟大的事业,凭良心做事,靠奉献起航,带着热忱的心“树人”,同时把“育人”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这就要求自己十几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需要鲜花缀满枝头,只需阳光洒满心间。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用爱浇灌、用心呵护自己的学生和事业,仅仅有爱心还远远不够,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在向目标进发的途中,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多读书、读好书,以便明理启智。
不畏惧成长道路上的困难,用自己的勤奋和热忱浇灌理想之花,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