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温暖,情牵千里
西南工程 校办
同心温暖工程毕节项目是中央统战部、中华职业教育社协调并组织发达地区名优职业院校与毕节职业院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联合办学的一项实事工程。三年来,我校始终积极参与,并与贵州省毕节市金沙第二职业中学结成了对口援助学校,按照项目实施的“1+1+1”的办学模式,第一、第二批学生在完成了贵州金沙的学习后,陆续来到我校继续学习。他们在西南工程的这段日子里,学校给予了特别的关心,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馨、学习的快乐,并锻炼了工作的能力。
儿行千里,母校牵挂
作为对口援助学校的金沙县第二职业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一直都十分重视同心温暖工程,始终关心着从贵州千里迢迢来沪的学生们。在第一年的教育教学中,金沙县第二职业中学有针对性的增加沪上风土人情与对口学校的介绍,为同学们尽快适应异地生活打好基础。对来沪求学的学生们,金沙县第二职业中学的领导与老师们也十分关心,经常联系、询问情况。
2013年3月27日,金沙县第二职业中学符佐银副校长和何顺强主任风尘仆仆来到上海,看望在西南工程学校徐汇校区学习的贵州学生。他们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亲人的关怀,更带来了学习的无穷动力。好些学生听说家乡来人,兴奋得一夜没有睡好。符校长在我校徐汇校区负责人唐玉杰副书记的陪同下,先参观了学生宿舍,符校长感叹孩子们在上海有这么好的住宿条件,当符校长来到教室和学生见面时,孩子们都兴奋不已。看到孩子们在上海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金沙的领导感到由衷的安慰,同时勉励孩子们要用心学习,努力适应新的环境,争取将来在上海有更好的发展。随后,符校长等来到我校梅龙校区,我校倪晓伦校长及校长助理刘五华老师、招生办主任张耀老师等和符校长等一起交流协商,就两校进一步合作以及相关的具体事宜进行了交谈。
2013年3月28日,上海市闵行区中华职教社成立大会隆重举行,我校倪晓伦校长和贵州省金沙第二职业中学的符佐银校长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当场签署了新的一年的对口援助协议。
灯亮一盏,光洒一片
同心温暖工程毕节项目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党中央及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胡锦涛等中央领导都曾经为同心温暖工程题字,统战部、中华职教社等设立了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毕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每年专门召开会议总结一年的工作,并对新一年的工作提出要求。
2013年4月10日,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13年度工作会议隆重举行,中华职教社有关领导、毕节市、织金县领导以及实施同心温暖工程的相关学校的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我校校办主任陈凤老师、就业办主任范红老师也出席了本次会议。会上,毕节市人民政府对项目实施工作情况作了总结,对广大对口学校对毕节学生作出的关心爱护和培养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中华职教社副总干事韩晓光指出,新的一年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严把招生关,打造品牌项目;进一步严格制度落实,力求项目制度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最后,韩干事强调,同心温暖工程是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直接手段和有效载体,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灯亮一盏,光洒一片。
两校联动,心系工程
我校积极响应中央统战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同心温暖工程毕节项目”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 从学校的领导到每一位参与的老师都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工作,为的就是让同心工程真正起到东部和西部的心连心的作用。
为了照顾贵州学生的饮食习惯,学校专门给同学们烧制贵州菜肴:为了方便他们的生活,装修了学生寝室,装上了空调,配备了专门饮水机,手机充电板:为了让他们能够寒假顺利平安回家,学校一次次的想办法,为学生申办购买学生票……;一点一滴的细节,无不透露出学校对同心工程的重视和对贵州学生的关心。
为了更好地实施此项工作,两校之间通过电话、邮件保持联系,学生也经常将在校生活的点滴拍成照片发回母校,去年春节前,学生们带着班主任赵老师用孩子们在沪的生活学习照编辑制成的光盘——“我们在西南”,回到家乡,让母校的老师和家乡的亲人更加直观地看到孩子在上海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2013年4月11日,毕节织金的会议结束后,我校校办主任陈凤等两位老师风尘仆仆赶往百里之外的金沙第二职业学校,看望明年即将来到上海学习的学生,给他们带去上海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向他们介绍西南的情况,同时也鼓励他们认真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将来到上海有更好的表现、更好的发展。学生们看到未来学校对自己的热情和期望,都备受鼓舞。两所学校的领导还就2013年的招生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大家的共同目标都是努力为学生谋出路。
三年来,两校南来北往联系不断,交流不断,所有的这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就是让来自贵州的同学们通过在上海两年的学习生活,能够真正融入社会发展,成为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真正造福学生、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