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程改革,让教法更贴近学生
——记“城建”专业教学团队专题研讨活动
城市科技
3月29日,我校“城建”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朱玉萍校长在5号楼三楼会议室主持了城建专业团队专题研讨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有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
业的学科名师和“城建”专业教学团队的成员。活动以黄飞鹰老师一节《水表管路安装》的公开课设计为载体,通过磨课,集中讨论如何让教法更贴近学生,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对于“磨”,我国自古就有“磨刀不误砍柴工、十年磨一剑”等,可见“磨”对于做好任何一件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可见,用心“磨课”是必须和重要的。朱校长首先提出,本学期我校的区级公开课均要做到“一磨一听一研讨”。围绕教法,本次研讨活动旨在探讨4个问题:1.如何实现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岗位需求;3.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是否合理;4.教学组织形式是否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本次磨课程序:先由黄老师说课,而后进行磨课交流。下面把镜头切换到磨课现场:
首先,黄老师老师介绍《水表管路安装》课题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这节课的内容严格遵照上海市《建筑设备安装课程标准》,采用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和“行为导向”教学法,以模拟实际工作任务展开教学,利用三维仿真软件解决了工程实际中已发生的问题。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匠心独运开发的三维软件让学生能在自主、探究模式下自发学习,让学生通过模拟体验和实践操作,对水表管路安装工艺的掌握更加透彻、明了。可以说本节课新颖的教学理念、独特的课堂框架建构、可操作性强的三维软件带给与会老师们一种全新的理论认识冲击。
然后进入磨课阶段。首先是教务科顾秋娟老师发言,针对本节课的设计提出3点建议①学生在操作时,需要操作步骤,②在学生识图前,要给出给水图例,③明确故障,让学生知道故障是看得到的,原因是分析出来的;项国平老师则提出①学生在使用完仿真软件、操作过后,教师点评的场地位置,②信息化软件要便于移动,将学与做连为一体;曹育梅老师结合自己市级公开课采用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提出了6点建议①导向环节可以与生活实例相联系,给学生一个生活化的场景,②获取信息环节,是学生自学和教师分析在一起的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③决策环节教师的设计要考虑学生对多种方案的选择,比如从管道的材质出发,④计划决策环节中的机具清单中应提供施工流程、施工要点,⑤系统化环节教师需要把本节课的内容从头至尾梳理一遍;孙雁老师提出①80分钟的课程,教师要注意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②评价的时间、形式、效果是一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③操作前仿真软件的使用提高了学生操作的准确性,建议对能操作的教学内容做一个电子学习包;刘延军老师则提出学生在安装水表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建议提供专业规范,注重学生操作的每一环节,以保证安装质量。
最后,朱校长提出了3点建议:①借助我校实训资源,缩短学与做的距离;②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定要结合课程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第一步,③发挥团队作用,延伸优质资源,共享教学经验。
通过本次磨课活动,我们深深感受到教师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经验不仅来自于自身,也来自于他人,“磨课”增长教师的教学智慧,帮助教师“磨”深教材、“磨”精技能、“磨”透学情,提升教师的处理教材能力与驾驭课堂能力,也促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使每一堂课成为高效的优质课,“磨课”成为我校打造优质常态课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