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城市科技:教研工作信息一则
2013/4/15

 “磨”、“评”出问题,才是研讨课的真功力


——小记高月红老师区级交流研讨课


城市科技


研讨课,是青年教师教学成长的良好平台。本学期,电气信息部的高月红老师积极挑战,进行区级教学研讨课的展示,在前期的 “磨”课中,同伴互助,放大教学视角,在后期的“评”课中,专业点评,提高教学高度。所以,“磨”“评”出问题,才是研讨课的真功力。


一、“磨”出问题,在问题中优化教学设计。


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高月红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钻研授课内容,研究课标要求的重难点,把知识和能力既能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希望做到新颖有亮点。在部主任金卫萍老师的指导和部门同事的帮助下,教案改了一遍又一遍,在不断的“磨”课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反复修改,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案,力争做到最佳。


在课题引入部分,为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高月红老师从头到尾一共改过4次设计方案,之前的种种想法逐个尝试,不是图片太枯燥,就是视频太冗长,或是学生表演不够清晰等因数,最后在方莉老师的建议下,决定用一个有故障的电路引出主题,首尾呼应,达到了预计的效果。因为《电工电子测量》课程基本都是以测量为主,所以在任务的安排和重难点的把握上,也做了诸多修改。高月红老师请教了很多专业教师的意见,郑艳军老师提出设置学生探究环节,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比较科学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几经商讨后决定先让学生自己根据现象探究二极管损坏的情况,通过表格形式自己分析总结得到坏的故障分类,记忆深刻。在谢小燕老师的提议下,设置了一个检测好坏的巩固练习环节,用6个包扎好的二极管,学生以质量检验员的身份去检测,并按编号对故障进行分类记录,突出了重点,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遇到最大的一个困难是,在第三个任务环节设计二极管故障电路时怎么也找不到内部断路的二极管,通过实训指导老师覃才的帮助,一次次用强电压烧坏二极管,多次尝试后顽强的二极管还是无法断路,最后想到用接线盒的方法搭建电路设置故障,巧妙又轻松的解决了困难,突出了难点的应用。金卫萍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次指导高月红老师如何修改目标和重难点,她提出可以采用评价式总结对学生整堂课表现做一个总体概括,并附上一首打油诗,让学生轻松的记住所学的知识点,形象生动的掌握了测量方法,打破了传统枯燥的课堂总结方式,巧妙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评”出问题,在问题中提高教学理念。


   在各位老师的评课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1、课堂评价不到位。对课堂上学生及小组的学习活动,虽然也有教师评价,但明显存在评价简单化的倾向。 2、对教材的重难点的把握上还不是特别准确。各位领导老师对这节公开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新桥职校的严萍老师提出在判别二极管的正负极时,可以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检测的方法来突出重点,能把该知识点掌握的更透彻,确实非常符合新课标理念。潘琴妹老师提出了非常忠恳的建议,在最后的电路故障环节可以设置的稍微简单些,这样学生的成功率会增加,既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也达到了课堂效果。徐卫彪老师则建议在课题导入部分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故障现象,学生可能会更感兴趣。周建秋老师更建议可以把电路图画在黑板上,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起到点题的作用。沈爱池老师提出两点重要建议,一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心中有学生,才能更好的把握课堂、调控课堂。二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好的研究目标的达成度才能开出有特色的公开课。


高月红老师收获了很多东西,总结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深刻理解课标要求,把握上课精神。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认真去学习、领悟上课理念,只有这样上课才能更有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二、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平时学生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的养成。三、树立课堂信心,完美展示风采。将它看作一堂普通的课,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一堂真正把自己推向前台的课。


可以说整个研讨课是大家智慧的结晶,每个宝贵的建议都来自老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断的“磨”课和“评”课中,高月红老师锻炼了真功夫。她体会到做一位优秀的老师真是不容易的事情,必须用扎实专业功底和沉淀,需要教师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学机智,教学手段和课堂细节等方面做大量的充分的准备和思考,对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要考虑到位,在课堂上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做到预设与生成统一,确保三维目标的实现。相信通过此次研讨课的锻炼,高月红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更加出色。


 


供稿人:电子电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