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示范校建设是为了什么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基础教学部前往浦东辅读学校调研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一个段子,央视记者问一个人,“你幸--福吗?”,此人回答:“我姓曾…”,闹成了笑话。
如果问我们的学生,“示范校建设是为了什么?”会有怎样的答案呢?
示范校,是近几年中职类院校中的热门字眼,很多学校都在争取成为示范校,或者为完成示范校建设而不停努力着。那么示范校建设有什么意义呢?通俗点说,示范校应该给学校中最基本的学生带来什么呢?
老师们会关注,示范校建设是否会增加我的收入;学生会关注,示范校是否会让我的学校生活更快乐些,是否会让以后的就业和考大学更容易些。
既然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示范校建设是为了什么了。
看似简单的领悟还要从一次教研中说起。
2013年11月8日基础教学部一行,在校党委书记乔蔓菁和教学部主任杨海慧的带领下前往浦东辅读学校进行参观教研。
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是一所对智力残疾儿童青少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与康复训练以及初级职业技术培训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以“让每一位智障孩子得到最优发展”为办学理念。
本次教研活动最大的收获是,大家领悟了一个学校的建设,包括我们的示范校建设,应该为了什么。
一、课堂教学体现“教学生”
大家来到学校后,语文组的全体教师观摩了一堂语文课。因为事先知道我们的到来,所以上课老师做了必要的准备,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公开课”。课堂的内容很简单,是教孩子们如何填写求职申请表,也就是简历。但就是这次公开课给大家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因为以往的公开课,我们感觉最多的是开课老师的个人表演,比如某个老师音色好,就会拼命发挥这方面的优势;某个老师电脑技术好,就把PPT做得很精美来吸引眼球。而这次公开课不是这样,虽然也会加入一些作秀的成分,但我们感觉更多的是在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比如学生在填写求职表时会遇到“获得的一系列证书应该怎么在申请表上排列,哪个先写,哪个后写”、“获得的证书较多,格子不够用怎么办”、“团员证算不算所获证书”等一系列简单但不确定的问题,本课中老师做到了针对性的解答,很实用,真正体现了是在“教学生”。
二、技能课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
学校的学生大多存在智障,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步步升学就业,但他们也要生存,也要有体面有尊严的生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技能课,比如花艺、厨艺、茶艺还有基本的生存技能训练,如叠被子、铺桌布、打扫房间等。花艺、厨艺、茶艺等是让学生掌握一门手艺,作为踏上社会的生存之道;而叠被子、打扫房间等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无论哪方面都体现了真正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当然本次参观的亮点还有很多,比如孩子们一丝不苟的认真劲,纯真无邪的笑容,虽然能力有限但勇于尝试的精神,都让大家印象深刻。也有些画面让我们动容,甚至潸然泪下。但结合当前的示范校建设,让我们反思最多的还是我们的示范校建设是为了什么。
作为示范校建设的成员,我们的领悟是,示范校建设要真正做到为了学生,为了学生更好的校园生活,为了学生更好的就业,为了学生考入心仪的大专。而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为了完成而完成,去建设一些形象工程,用于摆设,用于参观。
简单的领悟,务实的目标,我们希望这个领悟能在示范校建设中得到践行,可能这个想法有点大,就目前的状况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示范校建设多一点类似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