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科技:把三维目标,研“细”研“深”
——记电气部电子电气组教研活动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案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成长过程必练的基本功力。结合前阶段的教学督导听课,电子电气组及时组织教研活动,以“三维目标”为话题,进一步解剖三维目标的内涵,挖掘三维目标制定背后的智慧和思考,在组长“细说”、组员“互诊”、主任“精点”中,把三维目标,研“细”研“深”。本次活动由汪迎组长主持,区教研员周建秋和区中心组成员参与。
组长“细说”
“教学三维目标”对我们老师来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内容了,但我们真的理解“教学三维目标”吗?也许真的说不太清楚。汪迎老师作为组长,在本次活动前,对“教学三维目标”备足了课。他说,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南,是评价学生进展的依据。所以在预设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要做到心里有数,与学生的实际状态结合,给予明晰的教学方向。
为了让组员清晰地理解三维目标的描述,汪老师把三维目标的描写汇总了一张表,与团队成员分享并解读。他说道:我们所认为的“知识”是指事实、原理、规律等,可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学习水平层次,各水平层次有对应的内容和相应的要求。 “技能”是指观察、阅读、表述、计算、调查、测量、操作仪器等。可分为“模仿、独立操作、迁移”三个学习水平。德育目标注重于学生的内省和内化,强调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活动,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稳定的态度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可划分为“经历(感受)、反应(认同)、领悟(内化)”三个水平层次。而所有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是教师。
汪迎老师的“细说”,为一直在写三维目标,而又模糊于三维目标的青年老师理清了一点点思路。
组员“互诊”
纸上谈兵终觉浅,结合前段时间的听课,汪迎老师安排高月红、耿南、徐卫彪三位老师,分别把自己的三维目标的设计拿出来,与同伴交流。高月红首先抛砖引玉,描述了电工工艺技术课程中“白炽灯照明线路安装调试与排故”三维目标的构想,请同伴们诊断并给予建议。同伴在短暂的分析后,就开始提出自己的观点了。如,葛根波老师对知识目标中“解决万用电表检查电路的基本方法”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句知识目标太笼统,首先检查的是“白炽灯照明线路电路”要指明;再则,“解决”二字过于“强势”,学生是学习的过程,对于电路检查的方法可以用适当的动词描述,如“知道、明白”等。薛宾老师指出能力目标中缺少调试的目标要求,应该加上,才能完整表达教学的内容。汪迎老师也认为德育目标中“尝试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描述过于高,应切合实际表达出学生能达到的情感体验,如“电工工艺”操作中常态要解决的安全规范等。同伴们“不留情面”的诊断,是我们教研活动应该有的场面,这样的“互诊”教研方式,给“被诊者”更多的启发,给 “听诊者”也能带来不小的收获。
主任“精点”
作为专业部督导小组负责人,两位专业部主任参与了前段时间的听课,今天再来咀嚼这些课的三维目标,专业部金老师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金老师在听了三位老师的 “三维目标”后指出,目标的制定必须是具体化的,可操作性的,有可能达成可能的,不要过高,不要笼统,不要流于形式,目标的描述要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态度、以及所采取的教学手段,这样的目标才是有思想的、有智慧的。方莉老师也谈到,三维目标的制定是老师的基本功力,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技能,要突破,要思考,当把每次课的三维目标能清晰了,也就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很多困惑。两位主任的“精点”,也是对专业教学的美好愿望。
教案中的一段“三维目标”,引发了这么多的思考,挖掘目标背后的思想和智慧,才是我们教研的真正目标。教研活动结束之时,汪迎老师决定,下次活动还要延续与“三维目标”的对话,把三维目标,研“细”研“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