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科技:练就高技能 就业天下行
——2013年松江区秋季大型人才招聘会在我校举行
11月2日,2013年松江区秋季大型人才招聘会在学校风雨操场举行,短短几个小时内,1.5万余人次的求职者就把招聘会场内外堵个水泄不通。260家企业招贤纳才心切,上千优秀求职者直接达成录用意向,求职场面异常火爆。
与往年不同,今年,多数求职者对企业的工作环境、薪资待遇、休假福利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企业为招揽到合适的人才,也纷纷在薪资福利上继续加码。在招聘会上笔者还发现,一些低学历高技能人才十分吃香,如机床操作工、焊接工、行车工等,不少企业对其需求非常大,不惜每月开出五六千元以上的高薪来招纳人才。相比之下,本科及以上的高学历人才却遭冷遇,求职十分困难。
高技能人才常招常缺
在一家半导体精密工业公司招聘摊位前,五六位求职者正举着自己的简历,排着队耐心地准备咨询和面试。笔者抬眼看到,在这家企业的招聘海报上,赫然写着“招聘打磨工、焊接工、操作工若干,薪资待遇从优”等字样,吸引了不少求职者关注。“你好,我中专学历,今年35岁,机床操作经验有8年了……”“哦,不错,待遇有什么要求?”“月薪5000元以上,交‘四金’,有年假。”“先填份表格吧,我们意向录用你了,改天来公司再具体谈一谈。”短短几分钟,这位模样老实、有着一手技能的求职者成功为自己找到了意向岗位。该企业人事部负责人季小姐坦言,近几年,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订单业务的激增,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可谓“常年招常年缺”。
笔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工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看重经验和技能,而不是学历和年龄。当前,技能人才的薪资普遍都在5000元左右,加上平时的加班费,他们每月拿上七八千元根本不是问题。但尽管如此,不少企业技能人才的流动性很大,高技能人才依然短缺。“技能人才吃香了,他们选择企业的姿态自然也就更高了。”从事十余年招聘工作的陆小姐坦言,“与10年前不同,现在有一手好技术似乎比高学历更强,至少他们找一份工作轻而易举,而且薪资也越涨越高。”
除了高技能人才短缺外,不少企业难觅人才也因为所招岗位的专业性较强。“我们企业需要会法语或西班牙语的外贸人才,但学这个专业的学生相对较少,而且许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抢’走了,所以出现了求职者少的现象。”一家企业人事主管无奈表示,一上午她才收到一份简历,今年的招聘难度更大了。
高学历人才频频遇冷
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黄小姐和好朋友结伴来招聘会求职,专业学会计和外销的她们,却在百余家招聘企业面前遭了冷遇。“我的要求并不高,月薪3000元就行,可兜了一大圈,还是没找到合适的。”黄小姐有点沮丧地说,自从大学毕业后,她有过一次工作经验,可由于当时那家企业效益差,最后倒闭才导致她失业。所以,这次她想进一家规模大的企业,从基层慢慢做起,但无奈不少企业对她表现得并不热情。
同样,“90后”大学生求职者小玲想找一份文职类工作,可企业开出的月薪普遍在2500元左右,这让心高气傲的她有点难以接受,“面谈了几家企业,薪资都很低,工作环境也一般,我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而企业则坦言称,适合这类岗位的人才他们并不招缺,在薪资和福利待遇上也不可能再抬高。
事件反思:职业教育明日更好
本次2013年松江区秋季大型人才招聘会“高技能人才依旧紧缺”的现象让对毕业生就业的前景更加信心十足,目前学校紧紧围绕学生思想品德素养、职业技能素养、社会能力素养,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双师型”教师培育了“双证书”的学生。学校的毕业生在获得中专学历证书的同时,通过严格的专业职业资格考核鉴定,获得初级、中级甚至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还有些学生甚至还通过业余社会培训获得更多的从业资格证书,成为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
据了解,学校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早在学生入学伊始,学校便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做到教、学、察、看、思有机的统一,让学生不再仅仅停留在学习的表面,而是学会深层次的思考,把学和用完美结合,培养出的学生,同时具备了高理论和高技能。此外,学校把职业教育和岗位教育贯穿始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磨炼意志和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的素质拓展训练、由学生自主创办的各类社团组织……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有力的提升了学子的综合素质;此外,学校还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企业文化进校园、优秀毕业生事迹宣讲、企业项目经理、人事专员入校培训等,为学生未来的职场生涯“预热”。
职业教育,更好地未来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