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城市科技:教研工作信息一则
2013/3/28

变换问题设置  触发学生最近发展区


——记我校邵红能老师的一节区级研讨课《弧度制》


城市科技


磨课:尝试新的设计理念


2013228下午,我校邵红能老师开设了区级研讨课《弧度制》,该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尝试以概念变式为主导,触发学生最近发展区,变换问题设置的一种新的设计理念。


课前几周,数学组就本节课在教研活动中,作了专题的讨论,由组长蒋美文老师主持,数学组全体成员商讨,就如何更好地贴近学生认知水平,更自然、有效地导入弧度制的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特别地,沈松辉、李永生、胡强等老师就“弧度制”概念变式的教学设计中,三维目标的制定、重难点的确定、教材内容的处理、概念的引入、例题的选取与改进等作了详细的分析,形成了以变式引入、变式表征、变式辨析、变式应用四个主要环节。


其实,本课选取高中学段数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充要条件、基本不等式、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数学归纳法、弧度制、三角比的定义、曲线与方程、椭圆、抛物线、向量的数量积、异面直线、二面角等十大难点概念之一进行的变式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借助概念变式的环节,更通俗地讲解这些难点概念,让学生更自然地接受。



上课:呈现新的设计方法


教学过程中,老师设法走出“概念一带而过,演习铺天盖地”的误区,促使自己与学生一起走进“重视探究、重视交流、重视过程”的新天地。而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有效的概念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基础上的,因此,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新概念间寻找“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通过同化、顺应掌握新概念。通过变式引入,将弧度制概念引出,逐步分析,借助例题,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同时,老师利用时钟,直观阐述弧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能力。另外,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节约时间,老师将“弧度制”的主要知识内容均以精美的PPT形式呈现,增加学生学习乐趣。 


评课:总结多元设计视角


课后,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研训员沈爱池老师、周建秋老师,张忠旺课堂教学研究室成员、华师大教育学博士以及我校李永生等老师参加了评课。本节课教学设计完整,教学环节规范,实现了教学目标。在例题设计,问题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特别是思考题,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转换、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量布置合理。由于弧度制是一个新的定义角的概念,主要让学生理解弧度制的意义,重点让学生能正确进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并理解任意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教学反思中,老师认为学生在学习弧度制的时候主要是对弧度制理解不够透彻,可能是概念引入时较难,通过弧长、半径测量的数据说服力不够,以后讲解时,会从1弧度的定义直接给出,进而推出2弧度、3弧度等对应的弧长、半径的联系。大家认为,在概念变式教学中,要更多关注学生,及时归纳、提炼,突出难点;要增加“弧度制”概念的历史阐述,让学生明白概念的源泉和出处;要注重规范作图(即便是草稿练习),给学生以明确的示范作用;要注重数学的科学性、规范性,提炼语言的精简;要更多注重教学设计中,知识点的贯穿性,重视学生的实践,重视课堂的生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