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 为之 示范之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荣获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称号
春天,是活力四射的季节;是求实者、勤奋者的季节;春天,也是希望纷飞的季节。春回大地,春风得意,经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上海市职教在线网2013年1月22日至1月29日为期一周的网上公示,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正式被授予“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称号。最近,学校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领到了象征着荣耀的金灿灿的铜质奖牌,为学校全国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锚定目标 形成行为规范教育新特点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拥有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等众多头衔,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也连续蝉联了好几届。这些荣誉的得来不是徒有虚名,而是学校立足现状,以“正德立身 砺能树人”为校训、坚持“为每位学生可持续的职业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规范运行、质量发展、品牌建设”发展战略,努力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特点、升学有希望、发展有潜力”的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的辛苦结晶。
基于这些目标,2010年,学校认真依据国家、市、区关于行为规范教育的文件精神和要求,深入开展行为规范教育,着力创新德育管理方式,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形成分学年培养管理机制,制定了《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2010-2012行为规范示范校三年行动计划》,也形成了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新特点:
1、构建了目标一以贯之、内容循序渐进、方式方法科学有效的行为规范教育工作体系;
2、完善了以“两纲”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礼仪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为重点的分层递进的行为规范教育内容体系,使行为规范教育有机融入进了教育教学全过程;
3、形成了教师行为表率与学生行为素养养成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体系;
4、各个学年行为规范教育内容有序衔接,并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规范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校的行为规范教育特色;
5、有效整合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社区评价、企业单位评价满意率高。
措施得力 开创行为规范教育新局面
学校始终遵循“以人为本,正德立身”的教育理念和坚持“德技并举全面育人”的德育思想,在教书育人方面大胆创新,措施得力,开创了“内容序列化、形式多样化、渠道网络化,管理规范化”的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新局面。这其中典型的措施有:
(一)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具体,丝丝入扣。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注重实践育人,内化学生品行。深入推进了涵盖“星级班级、星级宿舍、星级学生”三个内容的“星级管理”模式,注重学生日常日常学习、生活习惯和礼仪的培养,通过展开评比,以评促建、以评促优,形成人人遵守校纪、人人参与和谐校风建设的良好氛围;结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团仪式、志愿服务等,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安全、环保、健康、质量的意识和习惯;完善《学生实习管理细则》,明确学生实习实训期间行为规范的考核办法;在《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课程开全、开足的基础上,还在全校开设了艺术教育、生命教育等10多门选修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参观德育基地、实训基地,参加社区公益、挂职锻炼等活动,并纳入到了德育学分考评、先进个人评优等。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管理实效。制定完成了《德育工作人员分工及职责手册》及相关手册,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校长、学生科科长、团委书记、专业部德育主任为委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分层管理,全面协作进行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确保了行为规范工作的时间和空间;实施行为规范教育课程革新,持续开展优质课、优质课件、优质案例评选工作,建立了共享型数字化德育课程教学资源库;积极开展了德育队伍培训,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对新任德育课教师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对部分德育课程教师,优先安排进企业学习,提高了德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工作手册》,规范班主任管理,并陆续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班主任加油站”,初步形成了科学的班主任梯队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了班主任队伍激励机制;成立了“顶岗实训实习阶段”德育工作机构,明确了招就办、专业部、实习指导教师、实习班级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三)以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为载体,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了团干部和学生干部的培养,加强了共青团、学生会的工作,开展了暑期素质拓展训练营、业余团校和党校等活动;并针对学生特长、专业特点、兴趣爱好等,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了学校事务,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意识。
(四)发挥社区资源优势,整合各方教育力量。与江虹社区开展项目共建工作,推进暑期学生社区挂职锻炼工作,推行“家校同创”、“区校同创”工程,优化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式育人网络;选聘片区民警、交警、法官等作为法制辅导员等,对学生开展了多次的各类主题宣传教育;建立了《家长学校章程》和《家长委员会章程》,利用家长学校形成对家长的分层指导,要求家长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监督和引领作用,同时使用多种联络方式向家长说明学校情况和学生在校表现,主动邀请家长参加各类展示活动、开放日活动,参与学校事务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形成了家校合力共建的格局。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浸润学生心灵。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社团教室,音乐舞蹈教室,心理辅导室,体育场馆等学习活动场所和设施,并进一步发挥了校园网、广播站、电视台、宣传公告栏和校报等载体的育人作用;每年学校定期举办“红五月歌会”、“一二·九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技能节”、“阳光体育节”、“文明风采”等校园文化活动,并借助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等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校高度重视社团在学生校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共有心理社、书画社、动漫社、创意木工社等各类文化、专业等社团100多个,真正实现了在校学生百分之百地参与社团活动,并在全国、市、区等各类比赛上屡获殊荣;积极推进了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提高了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和其他全国改革发展示范校、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一样,既是对学校过去所付出的努力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鞭策。路漫漫其修远兮,学校目前又在“德育精品课程建设”、“班主任工作室的制度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和“探索农民工子女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不同路径”方面积极探索行为规范教育的方向,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相信,学校只要未来继续秉承“为每位学生可持续性的职业发展奠基”的理念,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就一定能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真正发挥好引领示范的作用,做出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