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温暖人心
——我校隆重举行“帮困助学征文比赛”颁奖仪式
校鹿驰通讯社孙佳仁供稿
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为期2周的“帮困助学征文比赛”圆满落下帷幕。4月7日中午12点15分,来自我校综合部、机电部、建工部的11位获奖选手 在我校1号楼音乐教室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了“帮困助学征文比赛”颁奖仪式。仪式上,来自学生科的沈双英老师一一为获奖选手颁奖。
阳光政策,爱的政策
帮困助学金的主要受惠对象是那些因家境贫寒,而无力承担上学费用,孩子面临辍学的家庭,比如父母双农,城镇低保,还有浦南农村户口等家庭。家境的贫寒可能无法使这些家庭的孩子过上与同龄人一样的幸福生活,甚至无法享有许多他们应有的权力,比如上学。但是,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渴望学习,渴望知识,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梦想!因此,帮困助学金的设立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冰天雪地中的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了国家对他们的关爱,这些同学可以不必再有后顾之忧,可以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中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在校园这个广阔的平台上充分地发挥自己、表现自己!
我们学校为了把这项利民的帮困助学的好事办好、事实办事,特地成立了帮困助学领导小组,学生科、招生办、专业部和班主任也通力合作,缜密组织,精心筹划,认真审核每一位双农、低保、专业奖励、浦南农村等助学类型申请学生的材料,期望做到不遗漏一人,也不错报一人。特别是一些确有家庭经济困难或突遭家庭变故然而又不符合国家帮困助学政策的学生,学校也从人性和仁爱出发,为其颁发校级的帮困助学金。当然,也不只是他们,每一名中职生都能享受到每学期500元的普惠金帮助,这些都是国家对我们的帮困助学政策,亦或是爱的政策。祖国就像我们的母亲,母亲的爱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奋发向上,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对我们的爱!
征文比赛,抒发感恩之情
帮困助学政策施行至今已有五年,受助的学子千千万万,而受助学子们的感恩之情也是溢于言表,大家只有通过勤奋刻苦地学习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浓浓的感激之情。为次,我校特意举办了“帮困助学征文比赛”活动,这是一次面向全校学生的征文活动,意在充分抒发大家内心深处的感恩之情。在活动举行过程中,我校文学社团特地为参赛的选手们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每次辅导时,从未有人缺席或迟到早退,课堂秩序井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辅导老师的身上,生怕自己错过了重要内容,虽然只有短短2周的辅导,但是每个人都感觉受益匪浅,再加之帮困助学政策是每个人亲身经历的事情,因此大家的灵感如潮水般汹涌澎湃!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加工修改,终于交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经过近一周的评比,获奖名单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下出炉了,一等奖由来自综合部51014班的张心悅同学获得,二等奖有来自综合部51014班徐婧、杨婷婷,51013班王倩雯、俞晶晶获得,三等奖由51013班张洁、祝瑛、季嘉骏,61042班刘文森,61041班郭华华,10931班朱凌娜等人获得。就此,本届“帮困助学征文比赛”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收获丰收的甜蜜
辛勤付出总有幸福的回报,4月7日中午12点15分,这11名获奖的选手在我校1号楼音乐教室齐聚一堂,共同来参加“帮困助学征文比赛”的颁奖仪式。人生如战场,无论是什么比赛,每一名参与的选手都希望站到最高的领奖台,这是他们心血的结晶,这是青春的豪迈,也是属于他们应有的荣誉。颁奖仪式由学生科沈双英老师主持,她首先表达了对每位获奖者的祝贺以及赞许,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随后沈老师为获奖选手一一颁发了奖状和奖品。同学们也是表现得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纷纷表达了自己获奖的感受和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决心。现场气氛轻松而又欢快,让人感受到了丰收美酒的甜蜜和香醇。
关于帮困助学的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不过国家对我们中职生的帮困助学政策永远不会告一段落。它圆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孩子重返校园的梦想,解决了无数家庭为了孩子学费的烦恼。这是一个犹如阳光般温暖人心的政策,这也是国家对我们中职生的关怀与照顾。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好一切我们所应学的,以祖国的接班人的身份去报答祖国母亲对我们的厚爱。
附:
帮困助学 助我成长
数控部61041班 郭华华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让我们感受深切的就是国家颁布的助学政策,让很多迫于经济压力而辍学的同学重新回到了美好的校园。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父母都是来沪打工的农民工。初三毕业后,我选择进入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这所中职学校学习。在这里我感觉我是幸运的,因为在这里我享受到了“国家双农助学金”,让我的家庭从此不用再为交学费、书本费这样的问题发愁。不仅如此,国家每个月还补助我们双农家庭的同学150元的伙食费。这样一来,只要我节俭一点,上学基本花不了多少钱,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国家补助的几千块钱在富人的眼里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在我们这些父母只是工薪阶级的农民工来说,那就不一样了。我的父母挣钱不容易啊,每一分钱都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勤劳的双手换来的!
记得小时候,父母为了腾出时间多赚点钱,把我寄放在奶奶家,由奶奶来抚养,为的就是能让我和弟弟上学,将来能有出息。然而每年开学也是他们最烦恼的时候,为了我和弟弟的学费,那段时间他们总是特别得忙,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看着父母疲惫的身影,我常常觉得无比心痛却又无可奈何。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国家对中小学实施了免交学费、学杂费的政策,让全国的学生都能上得起学。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孩子,曾经他们是那么渴望上学,但现实的家庭情况让他们不得不离开了他们最爱的校园,也让他们小小年纪就肩负起了本不应属于他们的责任。对于他们和像我这样的农民工子女来说,国家的这项助学政策仿佛一道温暖的阳光,那么及时地驱散了笼罩在我们家庭上的经济阴影,让我们能顺利的走完九年的学习生涯。
与此同时让我更感觉到幸运的是,我又一次享受到了国家的助学政策!从2006年开始国家实施对中职生的助学政策,如今已有四年的光阴。在这四年间成千上万隶属双农户家境不富裕的中职生,因为国家助学金帮助成功完成了学业。对此我们满怀无比感激的心情,从中也不难看出国家对中职教育、对中职生的关注之情。以前刚实施国家双农助学金的时候,常听到有人说,国家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大的资金给中职生,为何不把钱投入高中、大学,这样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但现实告诉我们,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急需一大批技能精、业务强的技术型人才,而这正是我们中职生的优势所在,远非重理论、轻实践的大学生们可比,甚至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中职生的未来一点儿也不会比大学生们差!当然这首先要归功于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和对我们中职生的信任。正是这种经济上的帮助,正是这份信任给予我们无限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
我们的父母也是由衷的感谢。其实一开始,我的父母并不相信中职生上学不要交学费和书本费并且每个月还能享受伙食补助。但当老师把钱交到我爸爸手上时,我爸爸是彻底信服了,他感慨地对我说:“你们真是赶上好时代了!像你大堂哥那时候考上中专,就是因为没有钱上而被迫辍学的,导致还未成年就要进入社会去打工。那像你们这么幸运,国家补助你们上学。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地学,不要辜负了国家对你们中职生的期望!”
是的,对于国家,我们所有的农民工子女都怀着感恩的心。她就像我们的妈妈,总是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向我们伸出援手,用她那宽阔的双臂保护着我们,在那寒冷的雪地里送来为我们取暖的木炭。我们的感激之情将会通过我们的行动来体现,我们将会用心、刻苦地学习,学好我们所学的专业,用一张张证书来证明,我们中职生是不会让国家失望的,我们更会心怀感恩,炼精技能,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我相信,在国家针对中职生的一系列助学政策帮助下,会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中职生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也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我们中职生的道路会越来越宽广,我们的明天也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