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城市科技:工作信息两则
2010/12/31
用沟通搭起一座求知的桥


——信息部教研组学习活动实记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 姜萍


      虽然已临近学期尾声,但是信息部专业教师的求知渴望并没有尽头。本周二下午,在学校和专业部的支持下,教研组特地请来上海市劳动局媒体类项目考评负责人马俊老师给大家做了一次题为《专业前沿动态和职业资格鉴定》的讲座。马老师非常重视本次活动,精心准备了几周时间,从理论讲解和实例剖析双管齐下,重点介绍了网络广告专业设置,全国动画技能大赛获奖作品点评和网页制作及多媒体制作考工鉴定细则。作为曾经供职公司第一线岗位现活跃于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马老师无私地分享了他的教育感悟,尤其对于计算机美术和计算机动画方面的心得;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劳动局考评工作的专业人员,马老师给即将参加考工的同学代表和授课教师强调了很多细节和考试技巧。下面与大家分享讲座中马老师提到的几点新颖教学理念和学生作品:


      一、真实项目引领


      将广告企业的真题项目引入教学之中,形成了采用真题项目引领的教学活动,工作过程化的教学训练。


      二、网络资源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项目竞标案例网站,让学生团队间形成相互激励竞争。学生通过互评、经验分享等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探索“实践式->参与式->讲解式”的新教学模式。


      三、竞赛标准职业化教学


      参赛推动课堂学习,让学生多接触竞赛标准,行业标准,推动课堂的学习效果,努力促成教学目的的实现与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教师学生角色变化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在是光讲课,学生也不光是听课。而是通过项目分享,由每个项目的负责人团队分享经验,团队成员补充自己项目特色特点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以为的客体,然而时不时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五、大卖场超市购物模式


      教师提供不同项目的课题,其知识点是相近或者是类同的。学生根据讨论决定选择,类似大卖场购物,学生是以顾客的形式去选择自己想感兴趣的项目完成,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讲座得到各位老师的一致好评,还有老师讲座后都带着很多问题向马老师请教,马老师均耐心一一答复,让茫然的大家一下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不管在前期与马老师的联系沟通阶段,还是讲座进行中,马老师一直与我们强调这是一次沟通交流,一次点对点的沟通,而不是他一对多的单讲。这样一次“圆桌型”的沟通学习,确实也为教研组教师搭起了一座求知的桥,了解前沿,了解职业鉴定,了解自身不足,也找寻到前进方向。
走出洼地     进军高地

---汽修教师参加奔驰汽车维修涂装实习生交流活动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 沈银娥

      2010年12月22日,巴斯夫公司和利星行管理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联合举办了一次巴斯夫校企合作奔驰汽车维修涂装实习生交流活动。

      我校作为巴斯夫校企合作单位,举办方邀请了我校和宁波鄞州职业高级中学参加交流会议。我校机电部08级汽修巴斯夫冠名班的12名奔驰实习生,宁波鄞州职校3名实习生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张巨浪校长、机电实训中心陶主任及涂装实训教师沈银娥参加此次交流。活动议程分为六大部分:1.由LSH,SCSTS和SAE领导致欢迎词。2.实习生介绍各自实习情况,包括学习心得和所遇到的问题。3.总结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包括技术问题。4.汽车发展史和奔驰汽车历史、巴斯夫和涂料品牌历史宣传。5.老师寄语。6.全体参加晚宴。

      利星行公司领导谈了学生从学校踏入企业学习的技能要求、企业和学校的“选才”、“议才”、“留才”问题。他认为“选才”不是问题,其实学生都是人才,接下来就是“议才”:学校对学生的教学,合作企业的具体安排(就业实习安排),需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留才”问题就是企业如何留住人才,企业要引导实习学生端正学习心态、明确企业发展目标,让实习生有希望和发展的空间,希望同学把握好当下的机遇。

      每位实习生都介绍了各自实习情况,目前他们对实习待遇都比较满意,他们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也很满意,对以后的职业前途则更加充满信心。大多数同学提到的是工作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学生提到的技术问题由巴斯夫首席培训师和我校涂装实训教师沈银娥老师一一解答。

      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学生对汽车的发展史和奔驰汽车历史了解更多,比如奔驰的星标是由土地、天空及海洋含义组成等等。

      最后两所学校的老师衷心祝贺自己的实习生们用智慧、才情、胆略和毅力,开辟出一块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

      会议结束后,巴斯夫公司为学生们在王朝大酒店准备了丰盛的晚宴。

      长期以来,职校生占领的是低端职业,科技含量低、社会认可度低、薪水低,我们期待更多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能赏识职校生, 与学校共同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社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