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酿出丰收酒 辛苦育出丰硕果
——城市科技学校正式挂牌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协会实验校
春暖花开,万木葱茏,大地呈现一派盎然的生机。2010年3月30日,我校从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协会领回了“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协会实验校”的铜牌和批文,我校也正式挂牌“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协会实验校”。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为此,自2006年以来城市科技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无数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天的这份荣誉,是大家孜孜不倦追求和奋斗的结晶,也是大家团结一心、顽强拼搏育出的硕果。
建立组织保障 强化师资建设
组织保障是一切成功的关键。2006年初,我校迅速建立了领导班子,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由校长张巨浪亲自挂帅,副校长陈炜分管心理健康领导工作,学生科、教务科、团委、各专业部协同参与。同时我校还构建了校园校级、部级、和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抓好专兼职心理师资队伍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非常重视对专职心理老师的培养,2006年9月学校推送专职心理老师刘丹红老师参加上海市市教委与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举办的第一期中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之后学校又陆续派出几名兼职老师参加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举办的第二、三期中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现我校已有2名老师获得中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同时,班主任长期在育人第一线,了解学生心理脉搏,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尤为重要。为此,学校定期对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辅导方法的培训,学校还要求班主任针对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开设心理主题班会。
实施全员培训,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健康心理、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巨大影响,所以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此,学校的专职心理老师刘丹红老师经常给学校的老师开设有关讲座,例如《师源性心理伤害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效应与班级管理》等。
注重工作实效,形成工作特色
整合德育课程,形成心理健康模块式教学。按照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等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整合了生命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德育课程,制定了《生命、艺术教育》校本课程,以课程内容模块式、教师教学走班制形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为此还专门成立了《生命、艺术教育》教研组,由专职心理老师刘丹红老师担任教研组组长。《生命、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贯穿学生入学、学中、实习毕业全过程,每班每学期心理健康模块的课程达8个课时以上。
开放心理咨询室,倾听学生心声和调整学生心态。学校专门设有心理咨询室,每周一到周五中午12:00-13:00开放,由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和辅导。心理咨询室制定了专门的规章制度,建立心理咨询预约制度,设有心理热线、阿丹有约信箱;还配备了心理测量软件。我校的心理老师本着尽责任、爱、温暖、理解和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解答一些心理困惑。2009学年至今咨询人次累计已达1000人次以上,咨询的问题涉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情绪、学习障碍、人际交往等多种心理问题。
开展学生心理社团,为学生展示和发展自我提供了平台。2007年9月,学校成立了“阳光心理社团”, 由刘丹红老师担任社团管理和辅导工作,每个班级几乎都有会员。社团拥有会员60~70名左右,设有社长、干事等学生干部,心理社团内学生干部分工明确,有负责《心理健康小报》的,也有负责设计心理社团网站的等等。心理老师定期对会员进行培训活动,并开展了诸如“校园心理剧比赛”等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编辑出版了一集《心理剧剧本汇编》。
重视心理教育科研,提高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水平。我校重视开展心理教育的课题研究,并以此作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2008年4月区级课题《心理辅导方法指导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行动策略》立项,刘丹红老师担任课题负责人;今年刘丹红老师和学生科科长沈双英老师参与了普教所心理室主任沈之菲老师的抗逆力培养第二轮课题研究活动。
收获丰硕成果,再谋未来辉煌
正是有了这些扎扎实实的工作,才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06年12月刘丹红老师初次开设区级公开课《看谁赢得多》,全区慕名而来的听课老师让教师里座无虚席,刘丹红老师也被评为区心理健康德育名师;2008年5月兼职心理老师张玲开设的《了解我的能力倾向》也获得上海市第五届教学法评优课一等奖。同时,我校还积极为松江区其他包括农村地区的兄弟学校提供心理健康工作帮助和指导……正是基于这些骄人的成绩,让我校一举通过了由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进行的“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协会实验校”的评审和验收,让我校登上了由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主办的《心理辅导》杂志2010年第一期的专刊,才换回了今天沁人心脾的丰收的美酒。
但成绩总归属于过去,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具有发展性、长期性的工作,我校将一如既往地推动我校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