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材料工程:一支粉笔写人生  三尺讲台铸辉煌
2012/9/27
一支粉笔写人生  三尺讲台铸辉煌

—我校在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涌现出多位先进教师

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

     题记:我们手拿一支粉笔,百舸争流;我们稳站三尺讲台,千帆勇进。这里就是我们书写人生,铸造辉煌的舞台。

     2012年9月8日,上海国盛集团科教投资有限公司庆祝第28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隆重召开。大会对下属各院校在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一一进行了表彰。我校教务处处长苏晓锋老师荣获2012年上海市园丁奖,章晓兰、张文有老师荣获2012年度公司优秀教师,朱慧群老师荣获2012年度公司优秀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处处长曹彦斌老师荣获2012年度公司优秀教育工作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苏晓锋老师现任学校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工作中他“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为学校品牌建设添砖加瓦”。虽年轻,但为人处事无不凸显出他的“稳重”、“成熟”与“老道”。教务处在他的带领下,日常工作井井有条,重点工作有声有色,教务工作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突破。2010年暑假,在的他带领下,学校完成了新一轮发展的专业优化方案,并申报了3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同时立项3门市级精品课程。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够坚持“学习是终生的主题”。他多次参加各类培训班学习获得优秀学员,并于2011年11月远赴德国参加培训,他在教科研上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一颗水珠虽小,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榜样的力量却是无穷的。他始终坚持着“教师是榜样,党员是旗帜、干部是标杆”的信念,默默地从事着自己热爱的教育工作。

把爱心撒在每个学生中

     朱慧群是我校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师,曾多年坚持担任班主任工作。她在班级管理中最大的特点是把爱心撒在每个学生中,特别体现在对特殊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重视上。她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学生的不断进步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由她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整体精神面貌总会有新的变化。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她以自己的爱心、细心和恒心,收获着付出后的成功。她所带班级曾多次荣获校文明示范班、校文明教室等称号,她本人也曾在市、区和学校组织的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朱慧群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不骄不躁,她多年如一日,在平凡的班主任工作中,默默奉献,不断开拓创新,用真诚的心、奉献的情,甘当一支“照亮别人,燃烧自己”的蜡烛。

在岗位上成长,在成长中奉献

     张文有老师任教11年来,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教学工作。他担任英语教师,在教学岗位上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不断探索进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的课堂生动而活泼,严谨而充实,学生们都喜欢上他的课;他担任教研室主任,组织和带领教研室老师认真钻研教法,2004年,经过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他带领外语教研室申报开发了商务英语新专业,并于2006年开始招生;他担任班主任工作,用自己的热心和激情对待班级的学生。他所带班级的班风、学风日渐浓厚,学生的学习成绩证明了他的一切。2007年和2011年他两次被评为学校“先进班主任”;他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根据课堂实践,认真撰写并发表了多篇论文,申报了各级各类课题。张文有老师将工作视为自我实现的平台,将岗位视为不断成长的沃土,11年来,他就是这样不断的成长着,默默的奉献着。

 

科研引领,将教学搞出特色

章晓兰同志是学校材料教研室主任。在教学上,她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受学生肯定。担任教研室主任后,她又积极投入专业建设,带领材料组年轻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取得较好成绩。近几年她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教师教学法公开赛,先后2届获得一等奖。并且代表学校成员之一参加2012年上海市第六届教师教学法交流大赛。在教学的同时,章晓兰同志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2003年9月~2008年3月在华东理工大学攻读材料学博士学位并顺利毕业。她把学到的教科研方法积极应用到教学中,最近几年发表国际论文(SCI)3篇,核心期刊论文4篇,有关职业教育的论文多篇;同时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真正做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

 

业绩源于坚持和责任

曹彦斌同志自进入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以来,先后担任班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学生处处长等职务。工作上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特别是担任学生处处长以来,在校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他下大力气抓学生的德育工作,创新德育工作思路,获得突破性进展。几年来,曹老师一直坚持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到校,帮助学生解决各类问题。学生管理中,他带领班主任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凯尔曼的态度形成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并付诸实践,经过长期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微观入手、单元提升——宏观调控、整体推进——正面激励、催人奋进——后进转化、跟踪有法”的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初探模式。在工作中,曹老师常对同事们说:“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眼里只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在家长的心中却是百分之百”,“学生无小事,事事须重视”。曹老师就是凭着对学生的满腔热爱,才会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很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