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上船技校:教材工作信息一则
2012/9/23
新学期,新气象,新教材

上船技校 孙亮

     伴随着三年行动计划的进行,我校从11年秋季开始实施校本教材计划。一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从实际出发,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大胆实践。本学期一开学,21世纪我校第一本校本教材《信息技术》成功面世。这是继我校70/80年代编写校本教材以后的又一次教学成果的展示。回顾一年来,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过程既艰辛又充实。

加强领导,提高管理保障

     校本教材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它是体现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一致的前提下,以本学校为基地,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由于校本教材对我校青年教师是新生事物,教师对此还不熟悉,为提高教师对校本教材的认识,学校组织教师学习课改文件,听取相关部门的讲座,向兄弟院校学习,使教师在短时间内领会校本教材开发的总体目标,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课程实施的要领及掌握校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为了确保校本教材开发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我校成立了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务科长、教研组长、任课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开发与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估方案,各负其职。其中教学校长根据校本教材的总体任务和目标对课程等工作负责,教务科长对所承包的各科组工作实行全面管理,教研组长对本专业组的教材开发的质量负责,进行课程开发的教师进行自我管理。不同岗位都有了明确的责任,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管理系统,这为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施做了充分准备。

研培一体,提高教师素养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课程改革的灵魂。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几年来,我校本着外学内创的原则,加强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

     一是走出去学。凡是业务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我们都派骨干教师和领导去学习,回来后向全体教师搞讲座出汇报课,掌握最前沿的课改动态,使教师受益非浅。

     二是新老教材对比学。教师通过学习新课标,了解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有了新的改变,在新课程的支撑下不断改进方法,摸索经验。

     三是新老教师结对学。老教师带动新教师,坚持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学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结成对子,给予他们悉心的指导,热情的鼓励,耐心的帮扶,让每位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另外,为了尽快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我们加强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力度,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把教研的“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上,把“切入点”放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上。针对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困惑,我校及时组织全体任课教师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教师们讨论积极主动热烈,各抒已见,相互交流,达成了诸多共识。这样的教研活动,突出了实效性,能够让教师体味到教学研究的快乐,以达到“让思维沸腾,让智慧行动”的境界。

精心组织,开发校本教材

     依据教改精神和我校实际,结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调查,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来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开发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优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校本教材设置过程中,我们先向每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所需,并开家长会征求家长的意见,经过商讨和反复研究,我校本着从实际出发,组织编写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在内的15门课程的编写。目前,所有校本教材都已经完成了初稿,正在积极校对和专家审稿中。

     笔者采访了相关课程的老师和使用校本教材《信息技术》的同学,他们对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对教材本身的设计和细节,基本都持肯定态度。尽管是如此,编者也清晰的认识到,教材的各方面都有待提高的地方。但总的来说,在教学结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方面,我校已经在新世纪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校本教材的开发为课程建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创造了学校浓厚的人文环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教育在发展,课程在进步,只要我们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大担探索,敢于开拓,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创造性,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讨,不断提升校本教材水平,学校的教学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