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云阳职教之困:招生供不应求 师资不足难扩招
重庆日报 张军兴
一方面招生名额供不应求,毕业生社会需求大;另一方面投入不够、师资短缺、难以扩招—— 云阳职教发展之困
在库区,素有“百万移民看云阳”之说。以地处库区腹心的移民大县云阳为“标本”,调查当前库区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四月中旬,记者深入云阳,细致了解了当地职教发展情况。
招生名额 供不应求
目前,云阳只有一所职业教育学校——云阳职业教育中心,该校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是一所集中职学历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也是我市三峡移民劳动技能培训、雨露计划就业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学校,学生数量长年维持在五六千人。
“来职教中心读书的绝大多数是应届初中毕业生,中心每年招生量在2000人左右,远远达不到现实需求!”云阳县教育纪工委吴比介绍,近几年,云阳每年初中毕业生约为1.8万人,只有1万人能读普通高中,剩下的这七八千人,有近1/3的人能读上中职,很多学生想读都读不到。
“僧多粥少”是云阳职教发展中的一个现实状况,对此,云阳准备在今年引进民营职业学校,试图以市场的力量解决难题。
师资不足 难以扩招
既然“僧多粥少”,职教中心为何不扩招?
“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已经没有能力扩招了。”校长杨友均告诉记者,“先说师资,业务精干、年富力强的教师在主城都是‘香饽饽’,他们多不愿意到库区来。相对而言,我们招到的多是些培训量少、专业性差的‘非教师’,这些人难以直接上岗,需要送到重师、文理学院等高校进修培训,有些还需边上课边考证。”
杨友均痛心地说,为了开阔教师的眼界,学校还得组织他们到浙江、广东等地学习,以适应日益变化的企业用人需求。由于政府只补贴教师培训学费,而路费、食宿费等都是学校出,去年学校因此花费了50多万元,但培训出来的老师不少都“跳槽”了。
另一方面,由于编制不足,云阳职教中心不得不靠外聘教师来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但这些外聘教师的积极性、稳定性却成了杨校长头疼的事,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培养的成熟教师提出辞职、外聘教师求涨薪要编制。
“坦率地说,云阳是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县里每年投放20个编制给我们,对于这个库区贫困县来讲,是件了不起的事。但现实是,社会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缺口太大,投放的教师编制还是不够用。”杨友均表示。 |
缺米少盐 运转困难
外聘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如何解决?
职教中心一负责人称,主要靠江苏省和重庆市九龙坡区的对口帮扶资金,以及申报各种项目获得的资金,总共大概有190万元。学校目前还在积极申请“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项目,申请成功后预计能获得1500万元的财政支持。
“杯水车薪啊!职教中心由几所学校整合而成,2006年县城搬迁建校时,由于学校地处175米以上,实际获得的移民补贴、财政资金相对较少。建校用了1.1亿元,而财政总共只给了3000万元,剩下的钱只能先自筹。”杨友均透露,建校时学校与工程队约定,按“50%、30%、20%”的模式三年内还清承建方的建设垫资,但时限到了,仍旧没钱还,只得向教职工和民间筹资借贷。
“您知道职业教育对工业化、城镇化的贡献吗?对用工企业和贫困家庭的贡献吗?我们学校的学生还没毕业就都被招走了,现在二年级的学生也都基本被招完了,不少用工企业整天给学校打电话问‘有没有毕业生’?”杨友均说到此有些激动。
职教发展 任重道远
云阳职教中心每年毕业生只有2000人左右,根本无法满足日益膨胀的用工需求。学校学制是三年制,一些企业发现三年级学生被提前招走后,就急着对二年级学生“下手”。一些企业与学校开展“订单培养”,提供师资和必要的经费,以专班专用的模式培养企业未来用工。
在学校的教学大楼和实训大楼内,可以见到一些教室外墙上贴着“雅戈尔班”、“七匹狼班”、“荣誉酒店班”等特定标签。在这些班级,相关企业会派出负责人前来授课,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并为学生提供赴企业培训实习的机会。
“去年市里下达的用工指标是四千多人,云阳县内工业企业需要4至5万人,以前每年能从贵州、云南招两三万人过来,但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只能从省外招1万人左右,在用工上存在实实在在的缺口。”云阳县教委一负责人表示。
云阳职教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大批优秀毕业生走上政坛商界,有的还成了企业老总和高管。2000级毕业生李晓德,从员工到班组长再到车间主任,连连攀升,现已晋升为惠州三星公司生产管理副总经理;2007级数控专业毕业生王欣江,毕业后安置在深圳南方中集集团工作,2009年自主创业开办江欣机械零部件加工企业,目前企业年产值已达1000多万元。
职业教育有着很好的前景,但现在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可谓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