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新桥职校:校企工作信息一则
2012/10/18
新桥职校:架设沟通桥梁,对接企业需求

——我校举行“我与企业零距离”系列活动总结会

     10月15日下午,我校10级、11级全体学生,12级部分学生及恩格尔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克拉电子企业代表齐聚4号楼报告厅,隆重举行2012年“我与企业零距离”系列活动总结会。会议由副校长沈强妹主持,学生、班主任、教师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就业办主任虞宝根作活动总结,党支部书记王海柱作重要讲话。

     我校第五届“我与企业零距离”系列活动于2012年4月拉开帷幕,全校522学生和20位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我校师生参观了台积电(中国)有限公司、恩格尔机械(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克拉电子有限公司、斯必能通讯器材(上海)有限公司、思达斯易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延锋伟世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通过活动,学生近距离地了解企业、感受企业,师生反响良好,也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取得较好的效果。

学校:架设校企沟通桥梁

     为了让同学们在“我与企业零距离”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我校就业办在企业的选择上动了一番脑筋。在就业办登记的10级实习预订企业有70多家,就业办结合我校机电专业特色,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为了避免学生带着空白走进企业,就业办召开了班主任零距离活动专题会议,介绍企业情况、明确活动宗旨、强调参观纪律;各班班主任又召开了专题班会,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在做足准备工作之后,学生有针对性地走进了企业。

    “零距离”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专业发展前景,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完善自己专业学习规划;学生的就业意识、职业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我校就业质量和数量的提升。

企业:欢迎优秀学子加入

    “我与企业零距离”活动,使企业对我校学生有全新、全面的认识,我校学生在参观过程中体现出严明的组织纪律性、饱满的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精神面貌也给企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纷纷向学生抛出橄榄枝,希望有意愿的优秀学子加入企业。零距离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学生的“零”距离。如学生在参观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时,在领导介绍公司概况、学长交流发言、试穿防尘服、现场提问、参观公司休闲娱乐区、食堂用餐区、培训学习区等环节后纷纷表示希望加入该企业的意愿。

教师:主动对接企业需求

     参观恩格尔机械有限公司的11机(1)班班主任许佩芬老师在大会上交流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开阔了眼界,钦佩于国际一流的企业科学严谨的生产流程以及管理模式,还被他们分工明确、默契配合的团队精神和严谨的职业道德精神深深打动,我也真正了解了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考虑企业的需求,让我们的学生在从学校到企业这段路走得更短些。”11机(3班)班主任蒋李懂说:“针对职校生纪律性比较差这一点,我想在以后的教育中我可以用企业的文化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体验企业的纪律性,让学生以后的就业打好良好的基础。”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教师今后的努力方向。

学生:迸发学习就业激情

    “我与企业零距离”活动,使同学们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活动中同学们亲眼观看产品的生产流程,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理论学习空间,了解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严格的管理制度、高品质的质量要求,还感受了不同的企业文化。一位同学这样说道:“我们从头到脚全副武装后走进工厂,第一印象是干净、明亮、密而不乱,一排排成U字形排列的机器设备,产品标准化管理及国际化的机械作业流水线,高标准高精度的产品作业车间能看到的员工寥寥无几,更多工作岗位取而代之的是‘机械手’……一路上,我们随处可见管理看板 ,友情提示 ,企业理念标语,最吸引我的是:我们的目标——零漏失!可见他们的目标有多高,要求的严格,还有背后的自信力……它是我未来将要工作成长发展的企业!”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在感叹企业环境优美,企业文化浓厚之余,更多的是在找寻自己与企业员工的差距。活动结束之后,同学们也开始各自的思考,每位同学都撰写了参观小结。延锋伟世通班的王才英在大会上交流说:“在上学期6月,我们在学校的组织安排下,我带着些兴奋和疑问,走进了延锋伟世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如今的我是一名延锋伟世通的实习员工,因为有了零距离,使我思想上早有了足够的准备。但是通过几个月的工作,我最最想说的是:出去了才知道学习技能的重要性,所以请在校的同学们一定要把握现在的学习时光!”

     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激发了同学们爱专业、乐学习、勤练技能、勇于实践的热情,为同学们今后的职业发展规划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是沟通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才之间的桥梁,是一条利企、利校、利社会的多赢之路。我校在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我们将继续努力,坚持育人为本,坚持通过工作岗位锻炼育人、通过企业文化熏陶育人,以企业之力展学校发展之翼,以教育之本强企业人才之基,为松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