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教学本色,追寻有效课堂
——绿叶对根的回报
西南工程 闵行支教组
问题即课题 教学即教研
为了改进香格里拉第三中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以课堂教学大赛为载体,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进一步推进香格里拉第三中学校本教研活动,促进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教师即教研者”的现代教育理念,沿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长即成果”的教科研思路,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同时为了使香三中同仁们在互帮互学的过程中得到收益,得到提高,闵行区支教组尹群、佘瑞龙、李艳秋、李全忠、夏建军等5名教师全程参与了香三中“还原教学本色,追寻有效课堂”的教学教研。
本次闵行区首批赴香格里拉支教组在香三中采取的是随堂听课,及时反馈,当场指导。几乎所有被听课的老师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实战者,有效性强,真正体现了香三中“教而不研不深,研而不教不实”的特点。2012年9月至2012年10月5位老师累计听课129节,涉及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物理、生物等。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闵行区支教组成员又代表评比小组集中了三天时间认真阅读了各年级组上报的交流材料,评价课堂教学和说课,访谈执教老师和有关学生,努力寻求教师教法突破。在支教组的引领、辐射下香格里拉第三中学的教学改革的气氛越来越浓,广大教师和各部门领导都在积极思考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如何使教学更适应学生素质的培养的要求,如何做到教法适合农村学生,突破自我,师生们都在积极探索。
还原真实课堂 寻求教法突破
5位支教老师累计听课129节。首先这些课85%课是随堂听课,多数充分展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水平,有些老师的课很精彩,显示了丰厚的教学功底和较高超的教学艺术,比如吴琼老师的历史课、和桂珍老师、李燕青老师的语文课等。青年教师谢为枢、和凯志等年轻有朝气,知识底蕴丰厚,容易与学生沟通,且虚心好学,在课堂上展示了青年教师的风采。其次,显示了香三中备课组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各备课组认真组织听课、评课,像九年级年级组长李老师宁愿调课也要参加听课,一是为了汲取他人长处,二是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通过评课给授课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再次,展示了香三中老师的反思水平。有人说过,没有反思的教学是难以提高的。谢为枢、和凯志老师在评课之后,主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抓住亮点,发现问题,反思失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显示了香三中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桂珍老师在评完课后,除了主动反思之外,虚心的听取了老师的建议,试验了“参与式教学”,吴琼老师的历史课深入浅出,很好的运用了比较教学、史证材料的论证,学生很受益,李燕青老师《唐雎不辱使命》激情四射,语言风趣……即使这样,我们的听课老师也指出了他们的一点瑕疵——上课语速太快,怕学生来不及接受,吴老师微笑的接受。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也是一位优秀骨干教师快速成长的促进剂。这种最真最实的课堂是我们学校教学质量的最实反应。
青年勇于参与 成长即成果
5位支教老师听了129节课后,觉得在学校推行教育教学比赛的必要性。出于学校的支持,于是5位支教老师积极在学校倡导实行组内初选,各教研组通过预选,推选出3位老师参加学校的教法比赛。于10月19日首先在学校开展了“香格里拉第三中学课堂教学竞赛”。本次比赛方式采取参赛教师每人上一节课(有学生,45分钟)上课内容为自然进度。本次评定内容和方法采取(1)教案,教案中包括: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后反思。(2)课堂评定,包括教学基本功、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实施四部分。评定方法采取课堂教学评定由评委组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本次活动年级组共推荐9位教师参加交流评优,基本上都是中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能积极思考、勇于教学改革,向富有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学习,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又勇于登台亮相、参评交流,这种敢于实践的精神是值得赞许的,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评比中也确实获得了好评。获得了美满的收获,体现了青年勇于参与,成长即成果的教研探索之路。但是,青年教师毕竟从教时间短,教学经验有限,教学设计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现场处理还不够沉着。这些都是青年教师成长中会遇到的正常现象,要改变它并不难,一要自己主观努力,二靠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
引入上海理念 推进有效教学
本次听课、评课以及教学法大赛上海5位支教老师全程参与。于2012年10月29日中午,5位老师就本次大赛的情况向全校老师作了各自独到的评价分析。
尹群老师认为,第一、总体来看,九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都比较好,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情的把握都比较到位,能够将课改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求知欲;第二、大部分老师都能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手段。不足一,教案问题:不少教案书写不够规范、不够精致;不足二,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但一定要结合学生学情进行加工和修改,最好能自己做。课件还需更精致些;不足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比较多,但是教师还需要提高问题的质量,教师的提问要能够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此外,学生没有培养出问题意识,几乎没有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内容提出质疑或自己的见解,反映出学生平时习惯于被动接受;不足四,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还有待提高,同时也希望教师能在备课环节多思考,为学生提供对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探究的过程。
此外,夏建军老师代表评课组对3节语文课做了点评,佘瑞龙老师代表评课组对3节英语课做了归纳,李艳秋老师在充分肯定竞赛课优点的同时探讨了其整体不足,李全忠老师则提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思考与突出板书重点的建议。
5位来自上海的支教老师从不同的视角做的评价,香格里拉第三中学的老师们觉得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对他们帮助很大。老师们觉得上海老师们讲的有些东西他们觉得很新。在当地老师们和学校的一再要求下,支教组决定委托由佘瑞龙老师执笔整理写成《寻求教法突破,推进有效教学》、《追寻有效课堂之随堂听课总结报告》。
当香三中的老师们拿到这两份简报时开心的爱不释手,连连说上海老师给我们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绿叶对根的回报
秉承香格里拉县教育局达局长的要求,闵行5位支教老师不仅要服务香格里拉第三中学,而且要充分发挥闵行教师的引领作用,并且把这一作用辐射到整个香格里拉县的教育中。根据领导的这一要求香格里拉第三中学对闵行区5位支教教师不仅安排了每天督导听课1-3节,而且还要指导香三中教学教研外加培训讲座等工作。
支教老师不仅要忍受高寒、高缺氧、高负荷等高原反应,而且还要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尽管如此,他们没有一丝的怨言,因为他们早已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5位上海老师都认为,这是应该做的,因为支教出发前上海市沈晓明副市长就对支教教师就提出殷切希望和要求。他希望支教老师要潜心教学,把好的教学理念、方法带到云南。
这是什么,这就是绿叶对根的回报。闵行区支教组就是在用“参与教研、参与教学”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领导的嘱托。是的,梅里雪山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她是藏族人顶礼膜拜的神山。但是,她又是那样的神秘。很多时候都是云山雾罩,若隐若现,据说只对有缘之人,她才会轻轻撩开圣洁的面纱,让你一睹她美丽的容颜。而对于无缘之人,她很是绝情,从来不肯示以哪怕惊鸿一瞥,任由你怅惘,抑或凄惶悲伤地離去。曾有一个北京女孩,为了一睹梅里的真容,在雪山脚下苦苦守候了九个夜晚,还是等不来雪山刹那的凝眸,只能伤心地痛哭而回。而闵行支教组5人总共去了梅里雪山才1次,就看到了雪山的美丽真容……有时5位支教老师也会想,这是幸运,亦是缘分。5位支教老师和香格里拉人民的情谊缘分真的是上苍注定啊!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再沒有什么比这歌声更能代表闵行支教组5位老师的心声了。上海和香格里拉,上海是叶,香格里拉是根,饮水思源,应当反哺。在这样一个神圣而美丽的香格里拉,在这样一群淳朴而善良的香格里拉人民中,闵行支教组5位老师也愿意做一片快乐而幸福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