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二轻校:开展外地学生“品味洋泾”活动
2012/11/28
开展外地学生“品味洋泾”活动

二轻校 学生处

     为丰富我校2012级江西来沪读书的同学的课余生活,让其在离开家长、单独来沪读书的生活不显孤独,更为了让同学们了解现在所生活的洋泾街道的历史与文化,我校分别于2012年11月16日及11月23日共计组织近200名同学参与到“品味洋泾”活动中。

     本次活动共计参观三个地点,分别是上海市环境学校内的环保科普馆、百年老宅“李氏民宅”以及绒绣馆。

在环保科普馆中,由环境学校的老师向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细致的讲解,参观了垃圾分类处理再利用的全过程。同时,还通过环幕电影、立体投影、观看影片等多种模式,带领同学们对环境问题进行了解,在丰富了环保知识的同时,更了解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来到洋泾最富盛名的洋泾绒绣,绒绣于2011年由我国国务院正式发文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谓是我国的一大艺术瑰宝。绒绣的作品大多气势恢宏,有多幅作品悬挂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军委八一大楼第一接见厅等地,且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与国外众多珍贵作品一同在城市足迹馆等地展出。在参观过程中,绒绣馆的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详细的介绍了绒绣的工艺及成品,并且还遇见了绒绣大师唐明敏,同学们倍感兴奋,也对绒绣艺术起了极大的兴趣。

     百年老宅“李氏民宅”,现在是洋泾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从文献资料可知,这座古宅价值不菲。原宅主为李树山(1885-1945),出生于浦东陆家渡张家湾一个贫苦家庭,多年从事修造船业和水上运输,家业逐渐发达,大宅于1933年4月建造,当时时已耗资约三万银元。据导游介绍,民宅现存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为中西合璧,红墙翠瓦的双层楼房。在“回”字型庭院内,可见四周外墙砌清水嵌红砖带,南向立面采取西式装饰,里面为中式庭院,门框、窗棂雕刻各种花鸟图案,雕花门窗上则嵌有彩色玻璃,据说这种工艺现已失传。宅中的布展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介绍洋泾的历史,二是宣扬十八大的精神,三是展出洋泾绒绣的作品。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很受启发,学习到了很多的环保知识,对于自己所生活的洋泾街道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对于绒绣艺术也产生的很大的兴趣,希望有机会能够传承这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