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城市科技: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成长
2012/11/26
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成长

城市科技 数控技术部  翟远

     教育是个“慢活儿”、“细活儿”,是生命的潜移默化过程。教育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需要生命沉淀,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引导与规范”。

     更何况我们的学生的心灵难免脆弱、自卑、失意,学习暂时落后,行为习惯有所偏差,但他们不乏一颗善良的心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和梦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自己的学生重拾生活信心和未来梦想,用智慧和艺术方式给他们圆梦,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完善品格,弥补家庭、社会等原因给健康成长带来的缺憾。

     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需要用“耐心地等待”让学生有清醒的头脑和从容的心情,去面对那些可能熟悉得厌倦了的场景、对比反省自已所犯的错误和理性合理地面对各种意料之外的事件。

     让“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的自我成长完善的规律发挥效用,充分发挥好学生“主体”作用(内因——“自我完善”),创造合适的外部条件(外因——耐心地等待,给予一个认识、对比、反省的体会、弥补和“宽容”的发酵过程)。

     耐心地等待,让学生进行“自作自受”的体会。

     “用自然后果来处罚学生的过失。”,最先由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他主张学生犯了错误,不要给予人为的惩罚,而是让学生在错误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中去自己体验不快或痛苦,从而迫使其改正错误。而忽略了学生犯错的本身所带来的自然后果,忙于“禁止”,却懒于“引导”,其实这才是处罚孩子最有效的方式。

     学生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而已。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比并体验犯错后果:“因为学生最不爱听的就是重复的说教,而进行对比体验一个小行动(上课迟到),一个小事件(打架),就很容易让他明白事情的对错”,更有益于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耐心地等待,为学生的“弥补”留有余暇。

     每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其实我们不要急于补救(规训、惩戒或者利诱),而是要耐心地等待,为学生的“弥补”留用余暇,从而让学生明白错误危害。自己做错的事情,需要自己去解决。学会承担责任,约束自己。慢慢他,由粗心变得细心,而且,他还会富有责任感和约束力。

     处罚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学生的人格与自尊,不分急于处罚,而是恰当运用“耐心地等待”,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让学生从改正某一个缺点的过程中,学会更多闪光的东西。而用自然后果来处罚学生的过失,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这也正确积极响应了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适合未来长久发展的人” 和“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

     耐心地等待,是为了给学生产生“宽容”发酵过程。

     当不小心,将手割破,她用痛疼的方式提醒人们对其包扎,悄无声息地慢慢地长好,手指从不责怪我们,而是宽容的过失;当不小心,吃错食物,她又用反胃的方法提醒我们对其抢救,生命之胃同样宽容我们的错误。即然生命宽容了人们的错误,我们的生命是由宽容而来,我们有何理由不宽容、不原谅接受教育出孩子犯的错误?

      “教者,长善而救其失也。”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的好“人生当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了就是长见识。”任何人成长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犯错误的过程,不断改正的过程,这个犯错误的权利不能剥夺,这个改正错误的过程更不能放弃。犯错误是上帝赋予学生的权力,是学生成长的资源。

     在“耐心引导、悉心指教、平等看待、严格要求”的过程中,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成长: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给予“耐心的等待”——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清醒的认识、对比的体验、“宽容”的发酝过程。

     为了“耐心的等待学生的成长”,我们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需要给自己的教育生活找寻一个生命的原点,一个思想的源头,一个美好的上游,让自己也有清醒的头脑和从容的心情,去耐心地等待一个个青春阳光的学子的一步一个脚印地健康成长。同时也需具备耐心、敏感、克制、清醒的边界意识,形成乐观的态度、积极的行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