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西南工程:把爱心献给了尊严
2012/12/7
把爱心献给了尊严

                  ——支教临时党小组寒冬里的“春风行动”

闵行区赴滇支教临时党小组

西南工程

刻骨铭心的家访路

     2012年11月中旬,闵行区支教组临时党小组5名党员教师,翻越纳帕海、尼西乡、上江乡、金江镇、香格里拉开发区、虎跳峡镇、香格里拉大峡谷等,历程近400公里,随访12名贫困学生家庭……让支教组老师亲眼看到一些学生生活极为困难,甚至有部分学生双休饱一顿饿一顿的现象……“千里土地,万古苍凉”,这是支教者对香格里拉的最真感受,或许,“我们真的不能改变什么,可是我们至少可以给这儿带来一缕清新的空气”,这是支教者的最真心愿。印度有句古谚,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

     漫漫家访路,拳拳育人心,可以说让党员老师们刻骨铭心……

党员们不会忘记,走访的那户贫困家庭。电灯就是家中唯一的电器,用四条方凳、一块木板搭构起来的就是床,再加上1张破旧的桌子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具,这就是他们家的全部……

     党员们不会忘记,上江乡木高村和玉龙,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如今是70多岁的奶奶用孱弱的身躯支撑着这个家;

     党员们不会忘记贫困生和乡为了替家里省钱还债,小男孩在校双休日经常不吃饭或是用8角钱买两个馒头,一个当早饭,一个当晚饭……

党员们更不会忘记家访中藏民手捧洁白的哈达、香浓的酥油茶,感谢他们的关怀……

博客上“募来”的支持

     实际的走访与调研,少数民族家中贫困让支教者们震撼。他们去的香格里拉老六中学校摇摇欲坠的桌椅,面目全非的黑板,坑坑洼洼的操场;还有我们的学生,只有一床一锅的家,寒冬腊月仍然单薄衣衫上课的孩子,甚至双休挨饿上自修的我们的民族同学……这些电影里才出现的场景,如此真切的呈现在支教者们的眼前,让他们无法不震惊……

回来后支教组立即召开了党小组会议,积极筹备寒冬里的“春风行动”。委托闵行中学的夏建军老师负责撰写“春风行动”倡议书,委托西南工程学校的党员佘瑞龙老师撰写调研报告,委托金汇中学的党员李艳秋老师、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党员李全忠老师负责整理家访纪实,交大二附中的党员尹群老师负责整理影像资料。

     夏建军老师在自己的QQ里写下了《感动》、《绿叶对根的情意》等文章。他在《绿叶对根的情意》一文里这样写,迪庆藏族自治州,一个让我们震撼的地方。当双脚踏上这片土地,一种神秘感将我们包围。它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山高、路陡、谷深、人少、云飘、气喘……11月的香格里拉早已是零下5度了,寒风怒吼……在香格里拉第三中学,我们竟然看见一个学生穿着单薄的校服走在寒风中,询问得知他家穷没钱买御寒衣服,他的鞋子早已破裂了,脚趾头都裸露在外面……愕然,然后一阵心酸,我们忽然有想哭的感觉……

     5位党员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后,都积极募集衣物……

     一个月的时间里,党员佘瑞龙老师就在自己的同学陈传全、朋友顾陆艳等帮助下,募集到了好几对的一对一帮扶。就读香格里拉县金沙路30号香格里拉第三中学八年级4班的杨燕,该生学习成绩班级总分第一名,家里旱地2亩,主要种青稞和玉米(一年生活必需品);全家经济收入1年3000多元,几年前哥哥辍学。杨燕的学费和平时学校生活费国家解决了,主要是双休日学校没有伙食,由于家中没有钱,该生时常双休挨饿……佘老师家访调研回来后就把她和上海的朋友顾陆艳结了对,解决了杨燕3年的失学危机……杨燕父母含着眼泪感激的拉着佘老师手,久久不肯放下……

     藏族姑娘杨丽琴,现就读香格里拉第三中学7年级3班。该生学习成绩优秀,家里旱地3亩,主要种玉米(一年生活必需品)。为了姐姐读大学卖了牛、借款5万。该生在校生活极其贫寒,上海支教老师去她宿舍探望,寒冬里就只有薄薄的一条被子,朋友看到李全忠老师博客后,打电话表示将给予杨丽琴一对一的帮扶……

     看着几个孩子微笑的脸庞,党员尹群老师又一次的在微博上写道,用殷殷的爱心,热情的双手,滋润那些大山里那群渴望上学的孩子的心田……党员李艳秋写道,一滴水使天下的花朵有了颜色,一颗星让地面的脚步有了方向,让我们用人道的精神弥补昨天的缺憾,用博爱的胸怀铸就今天的心情,用奉献的行动创造明天的奇迹。

把爱心献给了尊严

     11月的上海刚刚入秋,可是11月的云南香格里拉早已步入了零下10度的寒冬。

     上海闵行区古美医院的医务人员张萍和刘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她们看了闵行区支教组临时党小组的寒冬里的“春风行动”,看到了朋友佘老师的博客,得知寒冬里香格里拉还有很多孩子缺衣少鞋的。这些也牵挂着她们的心,于是她们开始主动忙碌起来……

     她们将自己和亲戚捐出的衣服主动运往邮局,经过精心挑选、洗净、打包。这些衣服将被运往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第三中学,以帮助那里的高原山区的孩子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在一周多的时间里,她们还纷纷发动自己的朋友献出一份爱心,踊跃捐献,共捐助外套、棉衣、保暖裤等各类衣服几十余件。她们的许多朋友都很有心,将衣服清洗干净、归置整洁,以表示对贫困山区孩子的尊重。而贫困地区的人们,也的确值得我们去尊重。

     因为上次佘老师的朋友顾陆艳在自己捐献的衣服里偷偷放了150元钱,算是自己的一点心意,可是淳朴的藏民孩子发现后,只收下了衣服,而将150元钱如数退还到香格里拉第三中学政教处。

     顾陆艳在给佘老师的QQ留言中说:“在这个浮华的世界里,高原山区的孩子虽然贫穷,但他们有世上最美的品格值得我尊敬,仰慕!是他们淳朴感动着我,让我不断地传播爱心。”我和我的朋友把衣服捐给了他们,我觉得我是把爱心献给了尊严!

饮水思源 藏汉一家

     寒冬将至,当我们正在井然有序地工作,幸福安康地享受生活之乐的时候,贫困地区的人们却在为度过严寒而发愁……

     2012年12月初的一天,支教临时党小组收到了上海朋友们寄来的御寒衣物。一摞摞干净整齐的衣物放在那里,有漂亮的羽绒服,有各种式样的毛衣毛裤,还有样式各异夹克衣袄。

     其中有一件崭新的红色羽绒服。里面有个纸条,上面写着:“女儿有好几件羽绒服,听说高原贫困地区有人缺衣少被,就让把这件羽绒服也捐了出来……”。

     支教临时党小组的5位党员老师看着闵行区医务人员张萍和刘婷寄来的衣服和学习用品时百感交集。

     佘老师说,其实东西不在贵贱,在诚意;衣服不在多少,在心意。最难能可贵的是我的上海的兄弟姐妹们,大家心头的大爱和肩头的责任感。

     尹群老师感叹道,“饮水思源,藏汉本就一家啊”!

     夏建军老师又一次的在《绿 叶 对 根 的 情 意》中写道,香格里拉在长江上游,(长江在这一段叫金沙江)上海在长江下游。在金沙江放下一个玻璃樽,顺水漂去,说不定就能在上海收到呢。冥冥之中,闵行与香格里拉就已经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就像区委书记孙潮同志五月率领闵行党政代表团访问香格里拉时所说的一样:“闵行是香格里拉的闵行,香格里拉是闵行的香格里拉。”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香格里拉人与闵行人同饮长江水,血脉相连,本来就应该携起手来,共同谋发展。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

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

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再没有什么比这歌声更能代表我们支教者的心意的了。

上海和香格里拉,上海是叶,香格里拉是根,饮水思源,应当反哺。

寒风中孩子们笑了

     闵行区支教临时党小组的寒冬里的“春风行动”还在继续着,几位党员都还在积极的忙碌着……12月的香格里拉,寒风凛冽,大雪飘飞,早已零下十几度了……冬日下午,虽然是周日,可是对于全寄宿制的香格里拉第三中学来讲,师生们人人就是忙碌的。所有贫困学生都集中在香格里拉第三中学政教处。所有闵行区支教临时党小组的党员老师们都在忙碌,党员尹群、夏建军老师把衣物分类,党员李全忠老师、佘瑞龙老师登记贫困生名单,党员李艳秋老师帮学生试穿衣服 ……没有华美的语言,只有真诚的爱心和服务。

     几个七年级的孩子一直望着几件衣服,老师们询问后得知,原来他们都特别喜欢一件红色的羽绒服。最后这件羽绒服分给了一个藏族的小姑娘七林卓玛的,她笑得格外灿烂。

     还有几个女孩子分到了花裙子和鲜艳的衣服,就在办公室上比划起来,“我的漂亮!”,“我的才漂亮呢!”……窗外的寒风带着口哨在怒吼,上海支教老师和香格里拉第三中学的政教主任刘文辉一起,为12名学生换下了破烂的旧鞋和衣物,帮他们穿上了崭新的运动鞋和亮丽的羽绒服,孩子们惊喜的互相告知:还有文具盒、图 书、书包、水笔和糖果……

     那个下午,政教处很热闹,东西很快分完了,孩子们都走了,那个叫七林卓玛的藏族小姑娘久久不肯离去,最后她走到支教组老师面前小声的说“老师你带我向上海的张萍和刘婷阿姨问声好,谢谢她们的羽绒服和糖果,我过年也没有穿过这么好的衣服……”

     尹群老师和李艳秋老师连连点头,望着小姑娘又蹦又跳的背影,他们只觉得很酸……

     那个寒风的下午,香格里拉第三中学的每个人都觉得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支教临时党小组的党员老师们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