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职校:立足讲台 实践课改
——记新桥职校基础文科组语文课改实践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赞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因为现有的生活经验干扰了对自我的认识、自信的重建、思维的习惯,从而导致无法正确认识自我、对待自我。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在教学的实践中捕捉并把握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不会在无意中让那些闪光的时刻悄悄流逝?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终身的课题。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同学认识自己,看到自身的长处,把优点充分展示出来,收获自信与成就感,确保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与有效迁移,新桥职校基础文科组全体语文教师立足讲台,紧抓语文教学课堂契机,以母语为突破口,全面唤醒学生热爱语文、热爱母语的感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以提供学生诵读的机会。2012年12月10日,陈秀云老师在11电2 班开展“走近经典,展现自我”朗诵展示活动。展示前,老师们认真准备,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认真备课 确保教学实效
陈秀云老师作为一线语文教师,不仅立足课堂实践,丰富教学内容,还高度重视对学生课堂外的辅导,把诵读活动拓展到课外,带动更多的同学走进经典诗文,体会音韵、意境、气势之美。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学科教师,深入思考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诵读、口语表达等多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朗诵、辩论、演讲等多个母语语境,以便学生操练。为了做好朗诵展示,陈老师首先利用经典朗诵,开展“走进朗诵”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聆听《雷电颂》等篇目,感受朗诵的魅力。在指导学生进行诵读热身练习之后,告知学生诵读的评价标准,组织学生学习这一标准,让每位同学通过对诵读规范要求的学习,把握诵读需要关注的要点。要求每个小组至少推选一名同学参加朗诵展示,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诵读水平的基础,为学生提供可参考的篇目,从古诗文到现代诗,从苏轼到徐志摩,从张晓风到汪国真,从舒婷到惠特曼,内容力求兼顾各种风格,情感基调兼顾学生的各种声音特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惰性,老师有时也要亲自到场观看学生准备,聆听学生诵读并进行及时有效地指导。有时,陈老师也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声音面貌,引导同学确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篇目,并与学生共同朗诵、共同探讨并解决朗诵过程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作用,确保教学实效。
学生积极参与 构建和谐课堂
课堂教学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教师或学生任一单方面的活动,而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形成的教学共同体,在这里,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在较充分地准备后,在热烈的掌声中,主持人万伟闪亮登场,汇报展示正式开始,班级学生参与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伴随着空灵、飘逸、略带伤感的《清晨》,余倩倩的诗朗诵《匆匆》把我们带进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惋惜和不甘心虚度此生、力求上进的精神状态。接着是赵瑶同学朗诵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刘永桥的《热爱生命》、柳家诚自创小诗《夏》、刘怡兰的《假如我是一朵雪花》、蔡娟的《青春万岁》等,让同学们体会到了诗人、原来爱可以这样广博、深厚、洒脱、飘逸,人生可以这样大气、豪迈和诗意。陶如云同学和着《月光水岸》朗诵《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把朗诵带到高潮,让我们感受到诗中洋溢的自信、从容、坦然、奋进的勇气,在美的享受中得到前进的力量。台上同学们或温婉忧伤、或包含深情、或甜美飘逸、或坚定激昂的朗诵感染了台下的同学们,赢得了他们的赞许和肯定,在台下同学们一阵阵的掌声中,学生们不仅习得新知,更是取得了情感上的共鸣,构建了一幅和谐、美好的课堂教学画面。
师生共同思考 发现真实自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也没有哪位学生的朗诵是无瑕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可能尽善尽美。陈老师在活动结束后感慨:要是我能在那个问题上再深入一下、要是我能在评价那位不太自信的学生时脸上的微笑再灿烂点……,感受颇丰、感慨颇多。而作为课堂上的学生,或是由于首次上台过于紧张, 或是情感抒发不够浓郁,或是气息处理不够恰当,也总会在活动结束后跟老师说:“老师,下次我一定能朗诵地更好!”,学生们也有着类似的感叹。在活动中,陈老师针对学生朗诵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一起,聆听了名家的朗诵录音《我爱这土地》,更是与学生一起,在对比中,了解朗诵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处理,以及情感的把握。为了增加现场感,陈老师和另外两位基础文科组教师,一齐朗诵《就是那一只蟋蟀》,力求把学生带入到诗歌浓浓的思乡、爱国的情绪中,带领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对比,积极反思,发现自身在朗读中的亮点以便继续发扬、不足以便改进。
实践后记
语文教学就是母语教学,在教学中朗诵能力的培养有着至为重要的作用。长期坚持朗诵训练,能养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良好的诵读习惯,会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去体验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动地消化和吸收。而且,朗诵可以延长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激发想象力,促进情感发展,领悟语言之美更能提高语感,锻炼当众发言的胆量,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新桥职校基础文科组陈秀云老师,作为一线教师,有着最丰富、最直接的一线教学经验,在教学的实践中有大量能激发思考的教学基点。在朗诵教学这个环节,陈老师针对学生朗诵的情感基调、语音语调、体态语言等多个方面作出了深入地点评,既肯定了学生们的进步,也指出了学生在朗读方面仍可以进步的方向,鼓励学生们用心去走进、去感受、去体会每一段文字、每一篇文章、每一种思想、每一种感悟、每一份情感,感染自己、发现自我、感动内心深处的自己,并用自己独特的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展现出来,并在展示的过程中,汲取母语的精华,提高感受力、表现力、感染力,增强对诵读和母语的兴趣,不断提升语文素养与爱国情怀,在当前国家致力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大背景下,为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人文素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