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城市科技:师资培训工作信息一则
2012/12/17
体验德国课程与教法 反思中职教学改革

——我校汽修青年骨干老师陈日骏圆满完成德国学习任务

城市科技

    十月中旬,学校委派汽修骨干教师陈日骏赴德参加为期一个月的职业教育培训。参加此次培训的14位老师分别来自本市14所中职校的汽修和计算机专业,其中5位是汽修老师,9位为计算机老师。此次培训大多数时间安排在柏林职教中心,柏林职教中心先后培养过多批国内职教教师,教学力量雄厚。

一以贯之”,职业培训成为终身教育

    完善的体制和法律保证。1969年德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作了较全面和原则性的规定,1981年又制定了《职业教育促进法》。2005年将这两部法合并制定成新的《职业教育法》。这些教育法的颁布进一步保证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数量,保证其稳定和持续发展,促使职业教育的透明化,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各州对教育文化有高度的自治权,保证了各州教育能够适应地方特点,更有利于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能结合当地的经济进行发展。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在全球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根据相关组织的统计,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仅为20%-30%,将近70%-80%的年轻人接受的则是职业教育,并以此走上工作岗位。正是通过成功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也成为德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在德国,职业教育的规模很庞大,很正规,也很全面。确切地说德国人从小学毕业就可以开始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小学毕业以后他们可以选择一个向职业化方向发展的中学或者一个普通的。而在中学的学习结束后,就可以选择上职业高中或者普通高中了。在普通高中生毕业以后,学生们选择上标准的大学或者高等职业学校。

 “双元模式”,聚焦质量突出主体地位

    在此次培训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德国双元制的学习。众所周知,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就是职业教育中双元制模式贯穿始终,在德国,大多数的孩子选择了双元制教育。双元制教育虽在学校早有实践,但如此系统学习还是首次,通过培训,对双元制教学模式有了系统地了解。

    双元教学,保证质量。德国的双元制学生是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企业作为培训的主体。学生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培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几乎每个企业都设有培训中心,企业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培训。在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培养下,学生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企业的生产实践。

    严谨、客观的评价体系。双元制学生一般经历两次考试,两次考试分别是中间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考试由考评委员会来具体实施。考评委员会由雇主、雇员和学校三方代表组成。在一个考评委员会中,雇主代表和雇员代表的人数是相同的。通过三方的评价,基本上能给出一个严谨、客观的评价,确保了的职业教育客观评价,能有利于其健康稳定地发展。

    采用行为导向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如转轴法、占位法、交通灯法等,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人同行”,师资培养聚焦教学改革

    双师型的教师培养。目前我们对双师型的教师界定是既有教师资格证还要有职业资格证书,而在德国要求一部分教师必须来自企业,而且是在企业工作,需要的时候来校授课。这样就能把企业里最新的信息带到学校,指导教学活动,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学生。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教师提供更多下企业实践的机会,教师通过学习岗位所需的技能,服务于学生。

    慢工出细活。在培训中,德国老师总是慢条斯理地将一个问题讲的很透彻,十分注重基础工作。他们认为只有基础打扎实了,才能更好地深入学习。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将最基础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使其踏实地掌握,为其后续更深入地学习打下基础。

    多样的教学方法。德国老师上课气氛非常活跃,也非常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的职校生不喜欢一成不变、照本宣科式的读书,他们需要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转轴法、占位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