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语文组新教师王冰洋开设转正公开课《鸣凤之死》
西南工程 语文组
“第二幕:地点:觉慧书房人物:鸣凤、觉慧、觉民”报幕员介绍着,随着一声“action”,第二幕舞台剧开始了:“鸣凤”走到觉慧书桌前,胆怯但温柔地叫了一声“三少爷”。坐在书桌前的“觉慧”抬起头,惊讶地对“鸣凤”笑笑:“什么事?”“鸣凤”低低地忧郁地说“我想看看你……”这幕场景不是出现在话剧院,也不是在艺术中心,而是发生在6月4日14造价2班王冰洋老师执教的《鸣凤之死》的课堂上。
14造价2班是一个由3位女生31位男生组成的班级,男生好动,坐不住,普遍对需定住心神阅读与感悟的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为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优点,提高其语文学习的兴趣,该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王冰洋一边向语文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虚心求教,一边探索并尝试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组竞猜、课本剧排演等方式,力图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真正做到“将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此次王冰洋老师执教的《鸣凤之死》的公开课,是她作为新教师的转正课,学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唐玉杰老师、刘五华老师,人事科朱青华老师和语文组没课的老师都前往听课。王冰洋老师此次课大胆尝试课本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鸣凤之死》这一选段划分成三幕剧,并在课前分六组同学进行了预演,最终课堂上呈现的是从六组同学中遴选出的三组同学的表演,学生参与面广,表现积极,有些男生甚至扎起小辫、涂上口红反串“鸣凤”一角。有的同学背下了冗长的台词,有的同学表演投入,有的同学声音响亮富有激情,总之,很多同学的表演可圈可点。通过表演,回顾了选段主要情节,了解了主要人物鸣凤、觉慧之间的爱情纠葛,深入体会了主人公鸣凤的内心情感。在此基础上后半节课关于“鸣凤之死”死因的探讨就非常热烈,课堂上时有学生思考后所闪现的智慧火花。
课后,语文组听课教师开展了评课活动。刘五华老师作为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到会点评,他充分肯定了本堂课对课本剧这一教学方式的探索,也对男生为主体的班级能达到热烈参与并探讨的课堂教学效果给予了好评,并对王冰洋老师作为新教师体现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给予了肯定。语文组听课教师均对此次课的教学方式与课堂效果给予好评,也从不同方面提出不足,如朱静燕老师提出可以将后半节课的问题探讨围绕单元的主题“爱情与友情”来设置,包括鸣凤之死,包括鸣凤选择投湖这一自杀的方式等都与爱情有关;张帆老师提出可以围绕课堂内容设计手写板书;郑佩忠老师指出对于鸣凤这一人物的理解应挖掘其作为典型环境中典型文学形象的意义,作为同学们的同龄人,理解鸣凤人生悲剧的时代与环境意义。
听课评课活动在语文组老师的积极参与与热烈研讨中结束,刘五华老师肯定了语文组良好的教研氛围,希望今后能多开展此类有意义的教研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