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承办的“60周年·中国教材建设之路”高层论坛,于2009年7月30日下午在北京举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沈立军谈了对新形势下中职教材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沈立军说,随着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上升,社会对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增长,大家对职教教材的标准也在日益提升。目前中职教材出版品种丰富,国家级规划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并重,力争满足各地各校不同的教学需求。在中职教材出版市场繁荣的背后,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材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不少教材的推出缺少对教学的研究和支持,功利性太强,因此生存周期较短等。
沈立军指出,中职教材建设是一项立体工程,需要树立完整的教材建设概念。“立体工程”是指“从职教理论研究,到教科书编写、配套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制作,再到培训服务体系构建”这一条龙的教材建设体系,最终实现职教教材开发的整体性规划和资源的整合利用。为了打造中职教材建设良性链条,出版社就必须把学术研究、教材建设、办学等看成是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把中职教材建设看成是贯彻中职教育思想,体现教学理念和办学体系主要的一环。教材出版方需要在教材建设链条的三个环节上做好基础性工作:
教材研发:提升教学理念,构建职教理论体系
一个领域的理论构建是否完备,往往决定着该领域是否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教材的成功与否也与教育理念的成熟与否密切相关。要改变这一状况,应当将必要的理论引进和本土化的理论构建结合,出版社在其中可以大有所为。
第一、中国的职业教育想要学习和引进前沿理念,就必须依托国际化交流的平台,把握国际合作、互通有无的机会。职业教育发展领域国内外力量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经验分享在中国还比较少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就更少了。这就需要出版社来牵线搭台,给国内外职教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职教从业者创造这样一些交流合作的机会。
第二,针对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在理念和方法论上的不足,加强国内科研课题和理论研究是当务之急。这不仅需要国家的支持、科研机构的投入,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出版社就应当担当起这份责任来,在支持相关科研课题任务的同时,大力推动职教理论成果的推广。
教材编写:强调实用性,丰富教材形式,立体开发职教教材资源
对于中职教材的编写,有两个方面需要强调:第一、教材的编写开发必须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强调实用性,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第二、教材形式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要开发立体化教材,形成教学资源的集合。
实际上,从基本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出发,教材更应该指教学资源,甚至应被教学资源所取代。对教材的现代认识表明,教科书只是教学资源中的一种,它与教育资源库中所有其他的教学材料一样,都是为课程服务的。因此,出版方不仅要开发立体化教材,包括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等;从形式上讲,由纸质、音像制品、电子、网络出版物(电子教案、电子图书、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资料库)等。更主要的是,出版社需要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建设好一个整体的教学资源库,满足中职学生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以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合理运用。
培训服务:关注教学实践,保证教学效果,推进课程改革
教学研究是教材编写前不可或缺的一步,而教师培训以及调查反馈则是提高教材使用效率的重要后续服务,出版社的使命并没有在教材出版后结束。现在的职业教育教材市场除了有产品内在质量的竞争之外,教学服务也是竞争的重要一环。
出版社如何以教材为基础,为提高中国职教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做一些努力和尝试呢?这涉及到教材出版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对职教教师的培训服务。这种培训服务不仅包括面对面的培训会,还包括学术报告会、教材研讨会等,对中职教师来说,这也是提升课改理念的好机会。
因此,出版社需要建立“教学科研+精品教材+全面服务”的教材出版模式,既要保证教材质量,又要解决教师教材使用上的后顾之忧,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颜金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