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幸福——感受社会正能量
大众工业
车辆主动让为小动物让行;司机停车帮助残疾人,对方车辆主动减速;前车尾灯被暴雪掩盖,后车主动为其扫雪;来回蹒跚了好多次的老人被主动停下车辆的年轻人搀扶过马路;前车莫名停下,后车没有按喇叭,也没有争吵。视频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暖心,似乎和我们国内之前报道的四川两司机的恶意阻碍、拳脚相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生活中似乎缺少了很重要的东西——道德!
道德与幸福
随着国家日益强大,物质生活的日渐富裕。但在这种情形下, 人们并没有因此而获得真正的幸福, 而是相反, 人们变得更加不幸了。问题就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失衡上,不断满足的物质生活失去了精神灵魂, 人们在乎的只是物质幸福, 放弃了精神幸福以及精神对物质幸福的引领, 表现为享乐主义、消费主义。那么精神幸福是什么?我们结合视频中被帮助的人们来体会一下。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老去,如果你是那位徘徊在马路上,无助的等在路边,希望车辆能够停下,此时,旁边两侧的车辆都缓缓停下,有一个年轻人快速跑来稳稳的站在您的旁边,缓缓的扶您过去,您是否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快乐和社会温暖!作为主动提供帮助的年轻人会有很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而旁边停下车辆的司机们,也会从内心向年轻人致敬。这就是精神幸福。精神幸福的源泉来自道德,没有年轻的道德体现,整个社会就会有很强烈的对比,老人无助、孤独;年轻人缺乏关爱;车辆的快速驶过,体现社会的无情。我们相信道德是有感染力的。如果我们身边有一个人这么做,那么看见他的其他人遇见类似的情况也会这么做,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也许是五个、十个、上百个,也许可能是千万个。有道德的人越多,我们的社会幸福感就会更加强烈,社会才会更加温暖。
道德的培养
道德应该从小培养,从家庭,从学校,从社会。家庭中,父母就是榜样,父母孝敬老人,孩子也会看之、学之。在学校,老师就是榜样,学生会跟着老师的作风形成自己的道德观。社会中,人人都是榜样。作为学校我们不应该仅把雷锋精神和助人为乐停留在口号上,学生的体验感受才是真正的“财富”,要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以后的荣誉感和幸福感。我们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敬老院、幼儿园、志愿者、协管员等都是实践道德和收获幸福的地方。
“幸福属于自己, 但却是来自他人的礼物, 所以, 没有比给别人幸福更具道德光辉的了。”乐于帮助他人的人会收获更多的幸福。我们在国家崛起的同时,更应注重道德的修炼,做一个有素质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