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大众工业:领导驻足知热情 “微创新”让培训更美好
2014/7/13
领导驻足知热情 “微创新”让培训更美好

      从6月23日起,我校全体教师开始了为期10天的暑期校本培训之旅。经过第一阶段两天的集中培训后,第二阶段全体教师按各自的专业与学科分为16个培训小组,分别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感受培训学习的热情

      领导们对此次暑期培训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在暑期开始之际便让教师们感受“充电”的充实与快乐:

      第二阶段第一天,党总支副书记杨建英便四处巡视各培训小组的开展情况,看到教师们准时出席、认真记录笔记、参与互动表示肯定,对今年的培训改革成效表示欣慰。

      刚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场回来,校长高康、副校长付磊、教研处主任黄巍便赶赴校内各个培训小组,驻足停留,观察,做简短的交流,了解培训的出勤情况、培训内容的安排、教师对培训的反馈意见。用高康校长的话说:“各个培训小组的老师们非常认真,老师都说分教研组的培训,有针对性,培训质量比往年好”。

      在艺术组牵头的《教师职业礼仪》讲座中,视察中的高康校长在4教503教室落座,听主讲老师李继斌谈“大众的学生印象”,“大众的教师印象”,“教师礼仪的三个要素”,看到听课老师们的积极互动,认真记录,一行满意地离开了教室。

“微创新”让培训更美好

      在校领导的积极引领、和筹备中,近年来的培训质量在不断改进。今年培训的顶层设计在不少细节处又有了新突破:

      细分专业是第一大亮点。基础课教师不再是“大一统”的培训,而是分为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艺术组分别进行;专业课教师则以专业为单位,对不同的专业技能方向的教师细分小组,如机电教学部内有机电(车)组、机电(钳)组、模具组、电梯组、焊接组分别开展内容各异的培训。以现代服务业类小专业组合的特点的文科教学部,也按专业分为幼儿保育组、会计组、烹饪组、文秘组,让培训更贴近专业,更“接地气”。

      教研组自主设计培训内容是第二亮点。16个培训小组,在领导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组长和组内成员的人脉资源、“点子”资源,邀请各专业圈子里、外的专家或经验人士,开展面向专业教学、面向教师需求的、形式内容各异的培训内容设计。而基础课的各教研组还充分发挥优质资源共享的特点,对感兴趣的内容,教研组自由组合,跨界合作。如数学、英语、德育、艺术组的老师共同参加由语文组牵头的《要读书啊——多元阅读的读与行》,共同分享阅读的书目、字里行间的智慧、人文素养的渗透,各组成员都拍手叫好,各有收获。

结语

      连续十天不间断的培训,其实培训量和学习量是挺大的,教师们从“学生”角色体验中,体验了学习的辛苦,但丝毫没有影响教师的参与热情。不得不说,“微创新”让培训更有魅力。

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