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再剖析教学设计再演绎
——记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参加首届中职青春期心理健康说课决赛
由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德育处主办、上海市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和《中职生性健康教育课程化的再研究》课题组共同承办的2014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之首届中职校青春期心理健康说课决赛于6月17日在上海商业学校成功举行。本市各中职校分管心理健康的校领导、学生科长、心理健康教师悉数参加。本校心理健康教师王娟老师获选参赛,本校德育教研室主任张磊受组委会邀请进行了说课点评。
组委会邀请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所所长郭扬、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职教所所长李钰、上海市中职德育研究会会长闻人勇建、上海职教协会秘书长李炳伟、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常务理事袁胜芳、上海市中职心理研究会副会长屈银娣、高等教育出版社责任编辑邢燕波、上海商贸职教集团校企部主任陈元靖等担任评委。
说课决赛主持由上海市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秘书长颜苏勤主持。本次说课比赛还吸引到了本市两大资深媒体《文汇报》、《新民晚报》记者莅临观赛并对说课决赛进行了报道。上海中职心理研究会副会长闻人勇建代表大赛组委会致了开场词。协办单位上海市商业学校校长高国兴向各位与会专家和老师们致了欢迎词。
把握教材突出重点
本次参加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说课大赛的16位教师赛前通过抽签决定了各自说课的课题。在说课决赛开始之前,本校王娟老师已经通过市级公开课复评决赛公开展示了她的教学设计,这次说课也是对她备课、磨课、上课整个参赛过程的一次系统思考。
王娟的说课课题是《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她依次从教材定位、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对进行说课阐述。
每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都会意识到自己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逐渐认识当前社会认定的男性和女性的性别特点,也学习按照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行事。因此她紧扣主题将本课题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正确分析社会性别形成的四个影响因素”、教学难点设定为“让学生对自己的社会性别角色有所思考,形成共性与个性共存的性别观念。”她通过教学重难点的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达到“了解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两者的关系”的教学目标,以此引发学生对性别观念和自我性别定位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王娟老师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和资源组织教学,搜集图片、精选案例,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丰富,并使用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氛围,使课堂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氛围中生成,以达到教学效果。
说评一体共同提炼
说课进行过程中,组委会还依次邀请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常务理事袁胜芳、上海工商外国语学校校长助理金南辉、上海市商业会计学校党委书记乔蔓菁、上海市卫生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陈建萍和本校德育教研室主任张磊按《中职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的章节顺序对教材单元和教师说课进行点评。
本校德育教研室主任张磊受邀点评大赛指定教材第五单元三个主题活动。他从“课题解读、教师体验、全员育人”三个角度对教材第五单元编写特点和教师说课过程进行点评归纳。
他提到,“花开应有时”、“性的自我保护”、“防“艾”关“艾”与远离毒品”这三个课题分别以不同视角切入,针对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识别危险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不强的特点,开展青春期异性交往、自我保护和艾滋病和毒品预防的教育,通过将这几个内容进教材、进课堂的形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弥补家庭教育和社会宣传上在这几个方面的不足,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也使我们中职心理教育的内容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此外,本次参赛的教师大部分是中职青年教师,又以女教师居多,第五单元的这三个话题专业性强、挑战性大,却又都是我们在青春期教育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参赛教师经过这次参赛过程,丰富对我们教育的教学对象——中职生的进一步认识、磨砺了的课堂教学能力、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对中职生开展青春期教学的有效方法,获得了宝贵的公开课参赛经历,对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有益。
张磊老师进一步提到,就这三个课题的教育内容的本身来说,不仅是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也是中职校青保工作、安全工作等中职校大德育工作的重点,体现了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和中职校德育工作的有机渗透。这本教材不但是心理课上的教学材料,也是班主任、学生管理人员等教师在开展班会活动和主题教育时很好的教学资料。对我们中职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依靠心理教师,更要依靠全员力量,在中职校园教育的全过程里“调动资源、搭建平台、拓宽途径”,全面服务学生和谐心灵、健康成长。
丰富经历感受温暖
“丰富了经历、感受了温暖”是材料工程学校王娟的心声。作为一位刚踏入中职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她经过整个备课、磨课、上课、说课过程,更加丰富了对我们所教育的对象——中职生的认识、磨砺了心理教师业务能力、获得了宝贵的公开展示经历,是一次非常难忘的体验和专业提升的历程。
在整个活动中,颜苏勤等一些中职心理教育前辈教师对她的指导和鼓励更是让她感受到中职心理教师大家庭的温暖,让她更快速地融入这个集体,在前辈的呵护和同伴的陪伴下更有信心投身于中职心理健康事业、与大家一起携手共同托举起本市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