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考察团日前到深圳市龙岗中专考察学习职教招生及就业管理工作,对其一流办学环境、与就业市场紧密链接的先进招生及就业管理模式赞不绝口,认为龙岗中专高就业经验为青海省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3月24日《深圳侨报》)。
值得关注的是,2009年,全国高校包括职业教育高校毕业生人数创下新高,将超过600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进入30年以来最难时期。记者综合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除了毕业生多、就业空间相对紧张、相关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学包括许多职教高校教育与市场脱节,缺乏动手能力强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加上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在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本科生、研究生都难找工作,而深圳龙岗中专毕业生却一枝独秀,成了企业的抢手货,而且供不应求,至今连续多年初次就业率达98%,成为就业市场“香饽饽”。如该校2007届毕业生就业班学生共397人,其中389人已顺利就业,初次就业率达98%,就业单位普遍较好,主要是银行、邮政、通讯、文化服务、酒店、模具、汽车等行业的优秀企业,还有部分学生被地税局、幼儿园、社区、居委会等行政事业单位录用。龙岗中专自创办以来,累计培养了近6000名毕业生,其中近1200名毕业生通过高考升入了高职院,其余大部分在龙岗区各行各业顺利就业,服务在储蓄、会计、出纳、收银员、管理员、文员、设计员、服务员、幼儿园教师、技术工人等一线岗位。该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动手能力较强,工作上手快,安心实用,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目前仍有许多企事业单位到该校联系接收应届毕业生,该校毕业生已所剩无几。反差之大、效果之好,出乎世人意料,也难怪会引起外省的关注,并不远千里来此取经。
一个沿海发达地区的中专靠何东东吸引了世人的眼球?深圳龙岗中专生高就业经验为:在市场需求与中专学生意愿之间寻找专业设置的“平衡点”,再加入技能训练的“杠杆”,“撬”活整个职业教育大盘,由此引发了“杠杆效应”,形成了培养“人格健康、技能较强、自主发展、高就业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和好招生、高就业的良性循环。
深圳市龙岗中专生高就业“杠杆效应”给全国各地留下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以高考升学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这是当前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职业学校要保证学生顺利就业,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设置的专业符合市场需要,让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深圳龙岗中专在专业设置上找好了市场需求与学生意愿之间的平衡点,普适性专业,本土人才第三产业化;工科技术类专业,本土人才高端化。即面向当地户籍人口设置的专业应以第三产业方向为主,如商贸、餐饮、旅游、会展、营销、物流、艺术、管理、会计等;工科技术类地专业可少量设置,以非户籍学生为主体,少量优质户籍生选读,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 具体根据龙岗经济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调整,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适时开设了数控、汽修、物流、广告与动漫等市场紧缺专业,重点加强新型制造人才和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使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整理更加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和超前性,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做到了“曲高和众”。
启示二:引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加强创业教育,鼓励自主创业,是当前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深圳龙岗中专注重树立毕业生五种就业意识:主动适应意识,先就业后发展意识,自主创业意识,敢于创业意识,敢于竞争意识。经常举办择业指导沙龙、座谈会、报告会等活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了就业自信心。该校还经常邀请社会成功人士、往届创业成功的毕业生来校现身说法,为毕业生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每年都会有70—80%的学生选择就业,不少龙岗户籍学生利用良好的家庭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发挥个人专长,兴办玩具厂、模具厂、纸品厂、汽修厂、建筑装修公司、电脑公司、美容公司、酒楼、零售店等企业,既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又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
启示三:职业技术教育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做好就业服务和择业指导,畅通“进”“出”口,是当前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
深圳龙岗中专近年来一直把技能训练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每个专业均设有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训学时接近1:1,使技能教育和训练不断强化,连续三年在全国大赛上摘金夺银,其中数控技术成为全国品牌。学校还大力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观、见习或实习,还组织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和上岗证书,让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实际工作。还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组织毕业生到人才市场现场应聘;积极联系市、区直属企业和事业单位,为毕业生举办供需见面会,累计推荐学生千人次,推荐率为193%。打通了“出口”,“入口”自然顺畅,目前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步入了良性发展循环。职业教育无疑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装上了“发动机”、“加速器”。(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