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城市科技:支教工作信息一则
2012/3/9
浦江援疆意 天山西部情

----城市科技学校毕波老师赴新疆巴楚二中支教初记

★★ 启程篇:辞亲远行 志在天山 ★★

转眼我来到新疆巴楚工作快1个月了,始终忙于备课上课,调整适应新的教材和新的同事与学生。

回想我们从上海启程的情景似乎还历历在目。2月11日早晨6点我们在上海市区的一座礼堂集中,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为我们这一批援疆教师举行简短欢送仪式。许多援疆教师的家属都来送行,也包括我的爱人。临行前大家心中很激动,一方面对于在新疆的工作充满的期待,有一丝紧张;另一方面也充满着对松江和对家人的不舍。二十几名援疆教师,还有他们的亲属在现场热情的交谈冲淡了临行前的不舍,之前想象的拥抱甚至流泪的情景并没有出现。欢送会结束,我们踏上了前往巴楚的征程。

由于早晨起床较早,飞机上小睡了一会儿,再睁开眼看到飞机外面蔚蓝的天空,朵朵棉花般的白云在脚下飘过,心情也顿时开朗起来,没有了临行前对亲人的不舍,心中更多充满了对新疆工作的期待和美好的计划。

飞机在万米高空中缓慢移动,脚下一片黄色土地,山峦起伏。四个小时的行程过后,脚下出现了层层叠叠布满积雪的山峰,心中不禁感叹祖国地域的辽阔,不由得对祖国对新疆的未来充满希望,心中也饱含着对援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快到喀什了,脚下连绵的雪山和广阔的布满积雪的平原交替出现,心中想到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正任由思维天马行空的时候飞机降落了,当天晚上十点半我们到达目的地—巴楚县。它位于天山南麓,是南疆的交通枢纽和喀什地区的东大门,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 体验篇:铆定目标 不辱使命 ★★

我任教的巴楚二中全校教职工将近300人,初中高中共六个年级约3000名学生。初中学生走读,而高中学生全部住校。学校硬件设施一流,崭新气派的教学楼、食堂、学生宿舍都比我想象中要好的多。同事们对我们第二批支教老师很关照,日常工作中不熟悉不方便的地方,他们都会帮忙解决。

现在我负责高二两个班级的英语教学,每个班36人,每周4节早自修,12节英语课。我授课的是全国高考教材,对英语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很高,同时加入了很多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我原来教的三校生高考英语教材区别很大,难度也有所提高,心中还是有点儿紧张。所以虽然没有像以前那样兼任班主任工作,但是我丝毫不敢懈怠。每天我早早的去班级带领学生早自修,然后利用很大部分时间认真备课,争取尽快适应新的教材和授课方式。课堂上我组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同时尽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所感悟、提高。

学校的学生很淳朴,对老师也非常尊敬。两个班级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但他们无论成绩好坏在课堂上都能很好地遵守纪律,这一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许多学生课堂上认真的态度和与老师积极的配合互动更是让我很欣慰,工作忙碌却充满干劲。

另外,由于巴楚县位于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气候干燥,日出时间也比上海晚很多。这儿现在早晨基本9点半天蒙蒙亮,学生9点早餐,9点半早自修,下午7点25放学,晚餐在7点三刻。为此我也在逐渐适应新的作息制度。

两周来我和其他支教老师们都充分感受到了巴楚县领导、巴楚二中校领导和同事们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加重了许多。

短短两周感受到的想到的还有限,但我的心中逐渐坚定信念:珍惜一年半的时间,做出成绩,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