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大众工业:校企新合作 传承人驻校
2013/6/1
大众工业:校企新合作 传承人驻校

     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南翔小笼制作工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学生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成立南翔小笼制作工艺传承人李建钢驻校工作室,共同培养社会需求、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技能应用人才。

南翔小笼传承人——李建钢

     李建钢,南翔小笼制作工艺的传承人。为了提高小笼的知名度,扩大小笼的销售和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他动足了脑筋,对传统南翔小笼的配方进行反复的技术攻关,又对小笼的制作过程制定了规范操作程序,对面胚分量、肉馅配料均规范数量控制,为开拓市场、树立品牌形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更好的体现了“古猗园南翔小笼”的“皮薄、汁鲜、肉嫩、馅丰”的特点。南翔政府也十分支持他对南翔小笼的的传承,帮助他开设工作室。他还将南翔小笼带到了海外,开在澳门和日本的分店都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喜爱。

传承人进课堂

     5月17日上午,南翔小笼制作工艺的传承人李建钢名厨和其弟子一行三人来到了我校烹饪实训室,为文科部烹饪专业的学生做了关于制作南翔小笼的讲座。李大厨讲授了南翔小笼制作的关键三步:擀面皮、配馅料和上蒸笼。

首先,制作小笼的面团不同于其他面皮,每只小笼的面皮在8克左右,捏出18多道褶子。传统的小笼面团都是手工擀制的,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由机器擀制的小笼面团则比手工的面团更有韧性,且无须醒面。所以一只小笼三分之一的材料——面团,能包裹住占小笼三分之二质量的肉馅。南翔小笼最美味的部分就在肉馅,馅料的配制秘方并没有透露给学生,但是学生们还是掌握了面团的配制方法。最后,一笼小笼20只,分两圈,外圈13只,内圈7只。蒸笼的底部使用的铺垫物也不同于一般的纸质垫料,而是仍使用传统的草编垫料,这样蒸出来的小笼更香。

     了解了小笼的制作要点后,学生们纷纷动手做起来,李大厨和其弟子一起辅导学生们制作,从包小笼到上蒸笼,学生们表示自己跟着李大厨学到了很多东西,希望下次还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校企合作 互惠互赢

    学生们的愿望有机会实现了。南翔小笼传承人李建钢驻校工作室与17日成立了,我校高康校长和李建钢名厨一起为驻校工作室揭牌,并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邀请李建钢来校讲授南翔小笼的知识和技能,打破传统的师徒传授的形式,用课堂的形式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把我校的烹饪专业将继续做精做强,培养出更多合格技能型人才,服务嘉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文科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