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船技校:花落成实 忽而今夏
——记我校2013级新生入学报道
王亮亮
生活中许多事物都像是复制的,日出日落,白天黑夜,初夏秋冬……每年的八月底九月初是新生开学报到的时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大学……原来人的一生有近18到20年的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当然不同年龄的新生有着不同的任务,不同年级的学生又有着不同的追求……
全校动员 为新生安置好一个“新家”
上海船厂技工学校为迎接新生入学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学生科科长毛海杰带领学生科的相关老师提前两周到校联系所有在册学生家长,告知我校开学准备工作的相关事宜。教务科科长沈辉组织全体教师提前到校,分发教学任务单,准备新学期的教案、计划。行政科科长汪成强早已将校园、宿舍、食堂等学校基础设施检修清扫完毕,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到校并且迅速安顿妥当。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长和各科领导的带领下,紧张而有序地开展开学准备工作,都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争奋战在本职岗位上。
时代变迁 入学开销成为话题
相比中职新生入学,人们大多关注的是大学新生入学的情况。最近的电视媒体都在报道大学新生入学装备,开学花销等等家长们都感慨,自己入学那会哪里需要装备这么多东西,顿时“恍然大悟”般惊讶于大学装备所折射出的时代变迁史如此之巨大。从1978年高考恢复的第二年开始,背负特殊时代背景的人群完成了自己的大学梦,那时大学生常规物品有雪花膏、暖壶、被褥、鸡蛋等。每月生活费来源为学校根据“家庭情况”分级发放10~16元。80年代是一个单纯且怀揣梦想的时代,理想在大学生的心中闪闪发光,常规物品为手表、钢笔、奢侈品为收音机和自行车。每月生活费为学校每个月发20多元,以及学校的奖学金;80年代的大学生每一个人都学习认真,因为他们深知学习机会来得不易,很多人苦苦等了十年,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宠儿”;90年代被接踵而来的一系列改革从“天之骄子”走下“神坛”。常规物品为小风扇、电暖壶、磁带录音机(随身听)奢侈品为吉他、大哥大、BP机。每月生活费为100~300元,三分之二家里给,三分之一勤工俭学。他们读大学从免学费到收费,从包分配到自己找工作,上大学就有“铁饭碗”成为历史;新世纪时代,互联网的时代,不上网就OUT了,先是QQ、百度,再后来是校内网、开心网……常规物品为台式电脑、MP3、手机、CD机奢侈品为笔记本电脑。每月生活费800元左右。经历了扩招,这个年代找个好工作挺难了。2013年“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负面属性的标签,但谁当年有他们的奔放和视野?常规物品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奢侈品为苹果三件套、单反相机。每月生活费无封顶,无可阻挡的90后来了,他们开放、前卫、眼界开阔。不知道他们毕业后工作是否依然难找?当然现今的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中职生已经和将要接受的考验更是非常严峻。
新生入学装备有必须品、常规品、奢侈品,由于现在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追求个性、跟随潮流时尚、更加自我为中心等等原因,新生入学装备也是层出不穷,甚至造成奢侈浪费。时代变迁,我校新生入学装备也在不断更新,其中不乏奢侈浪费者,这些问题我校老师非常关注。十八大以后,党和政府一贯主张“党风廉政”,提出“光盘行动”等一系列提倡勤俭节约的行为,党和政府对中职教育非常重视,制定和出台了“国家助学金”“贫困补助”“免学费教育”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就是为了减轻广大家长的经济压力。但是学生入学装备奢侈,给家长带来很大负担,为此,我校领导和全体教师非常重视,由学生科科长毛老师主持全体班主任会议,大家积极发言,出谋划策,讨论如何防止学生奢侈浪费的措施。最终总结出,班主任一方面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向他们讲解我校相关规章制度和学生携带以及使用奢侈品的弊端,从孩子生活习惯、个人品行、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入手,让学生家长认识到过多的给孩子购买奢侈品的危害。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清楚个人贵重物品的携带和保存存在的风险,从学校规章制度出发,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我校一直秉持让家长放心,让学生以中职学生行为规范为向导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职学生 背景不同需要更多关爱
现在社会更多的在关注大学生,但是中职生更需要全社会投以更多的目光,因为现今社会学历还是最重要的门槛,虽然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但是大学生以后的发展空间更多,前途更明朗,虽然我们说掌握一技之长无论社会怎么变化都能有饭吃,但是现在社会现状对中职学生而言条件很苛刻,形式更为不利。这样就使得中职毕业生在社会上的位置显得较为尴尬,因此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中职生更多优惠,社会要给予他们更多观念上的关爱。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福音,但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扰。中职学生大多16、7岁的年纪,正处在青少年的叛逆期,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阶段,他们更容易受到各种诱惑。他们算是传统的教育失败群体,中职教育系统要给他们传统教育所缺失或者薄弱的实际操作技能教育和个人品质的养成教育。因此相较传统高中和大学的教育,中职学生的教育显得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我校部分新进教师利用暑假进厂实习,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同时积极参加中职教育的各项培训,积极与其他学校教师沟通交流教学方法。平时教学安排采取“老带小”的教学管理模式,老教师与新教师搭档教学,使新教师在教中学,学后教。学校教师全都怀揣一个信念“中职教育要做,而且要努力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