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新桥职校:描绘宏伟蓝图,实现跨越发展
2011/10/12
新桥职校:描绘宏伟蓝图,实现跨越发展

——我校《发展战略及专业与课程建设研究》课题顺利结题

     我校和上海市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合作的“新桥职业技术学校”课题于2011年10月9日在我校顺利结题。出席结题报告会的有上海市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雷正光教授,研究员董奇、王琴、黄芳,我校沈云芳校长、王海柱书记、沈强妹副校长、朱斌科长及课题组成员。

     课题历时两年,从文献研究开始,经历了包括请企业行业人员参加的调查研究,头脑风暴会,总结梳理学校办学经验,中期检查和汇报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反馈征求意见,修改研究报告,修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及主干课程设置方案,审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及主干课程设置方案,审定课题研究报告等环节,最后全部完成了研究任务,并得出研究成果。完成了“新桥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战略”(2011年—2015年)研究报告,“新桥职业技术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修订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及主干课程设置方案。

     通过研究,总结归纳了我校办学的成功经验和存在不足,对学校今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形成了学校发展的战略思路,明确了学校今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

分析现状,迎接挑战

      我校是松江区建校最早以机电为特色的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09年被评为上海市A级诚信培训机构,2011年3月通过上海市百所重点职业学校建设评估。学校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宗旨,坚持“服务经济、注重技能、培养特色”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融中等职业教育、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和机电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松江区“文明单位”。建校二十多年来,培养近万名双证制毕业生(学历证、技能等级证),2004年至今,为社会和企业培训1万多名初、中、高及技师等级技术工人。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专业符合松江产业结构特点,教学设施基本齐全,“双师型”师资队伍形成,办学方法灵活多样,社会效益显著的职业技术学校。

     当前学校发展面临着问题和挑战。学校在规模上发展,但是基本建设如实训设备不能满足学校规模发展的需求;学校专业方向拓展后师资力量不足,中高级职称教师、骨干教师人数较少,教师对企业了解较少,专业教学人员的专业知识还不够精湛,技能有待提高;学校需要开拓针对性的专业领域,并对老专业进行改造更新;不断开拓新的教育渠道和办学模式,制定更为明确的目标,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将服务目标扩展至整个社会。

描绘蓝图,制定目标

     根据对学校现阶段发展现状的综合分析,学校下一步的发展定位为规模发展与质量提高并重。确定了发展总体目标:以发展和改革为主题,加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步伐,深化“做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设备完善、专业特色鲜明、专业师资过硬,管理高效现代”的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

     在这一战略目标的统领下,提出了符合学校特点的六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措施。同时,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实训中心的发展为抓手,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松江区乃至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服务。”的实施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思想。

研究对策,实现飞跃

     为实现用五年左右时间把学校建成品牌专业效应突出、各专业协调发展、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的市重点职业学校,学校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进行一系列的工程建设。

     专业群建设工程。针对未来松江区产业发展需要,在现有资源条件的基础上,用3—5年时间拟设置机械、电工、商管等三个专业群,重点建设数控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二个专业,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成市精品专业。

     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工程。以主干课程建设为重点,优化课程体系,制定每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加大实训课程比重,扩充新技术的知识点,更新课程内容,使其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选择教材为主,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编教材和教辅材料,为编写满足本校专业特色的教材打下坚实基础。加强校企合作,共同进行教学和实训教材的开发。

     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核心工程,重点抓好中青年教师培养、名师培养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有计划地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与产学研究实践,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

     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完善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管理机制,设立包括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委员会。健全职业生涯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综合评价反馈机制。

     本次课题的研究体现了浓郁的实践特色,自始至终学校和研究机构双方人员不仅重视研究结果来自于实践,还注重研究结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力求将课题“做实”,使得到的结论能用于指导学校今后的实践。研究过程中,邀请了企业资深的管理人员参加研讨会和调研会,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智慧和力量,发挥他们参与学校课改的积极性,使得课题研究的结论更加贴近行业企业的实际。学校发展战略的制定必将引领着我校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松江乃至上海的经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