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内涵建设”是我校长期以来加强品牌建设的首要工作,围绕这项工作,我校有条不紊地开展了重点专业与精品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建设、中高职贯通、师资培训、教师挂职下企业锻炼、教科研改革等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人行,必有我师
北京金隅科技学校(原北京市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面向新材料和现代制造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同时也是首批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为了能汲取兄弟学校品牌建设的宝贵经验,2011年11月10日,我校教务处、各科室科长、教研室主任等一行25人在刘贵成书记、金怡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北京金隅科技学校进行为期2天的参观、学习、交流、调研活动。
北京金隅科技学校张志华书记、姜春梅校长携各系部主任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在学校的第一教学楼第一会议室进行了友好交流和沟通。张志华书记对我们的来访致以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我校金怡校长也表达了交流学习的激动心情和美好愿望。随后,张志华书记、姜春梅校长亲自陪同我们一起参观了实训基地,领略了校园风貌。参观结束后,姜春梅校长从北京金隅科技学校的概况、四制改革、专业建设、师资、社会服务、学生活动等方面深入介绍了学校的改革发展情况,尤其是对独具特色的四制改革和专业建设的重点解读,给予了我们巨大的震动和启发。
校企结合,强化项目引导
北京金隅科技学校共有三大实训基地、23个实训中心、104个实训室,所采用的“教学环境企业化”,向我们展示了全面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先进教育模式。让我们参观队伍的每个教师都为之震撼。每个实训中心都逼真模拟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并设置了不同的操作岗位,真正让学生感受了在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良好的项目过程引导需要教材的支撑,北京金隅学校结合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自主开发了众多校本教材,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校本教材全部采用项目引导、过程导向的模式,集“课本、任务操作记录、任务完成报告、实践练习、任务反馈”于一身,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给予了我们的启发。
“四化”引导,深化教学改革
在专业建设的教学改革中,北京金隅科技学校以“教学环境企业化、课程设置系统化、教学内容任务化、学习成果显性化”为引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教学环境企业化,让学生在学习者和工作者这两个角色中进行相互转换;课程设置系统化,依据职业岗位进行典型职业活动分析,并以职业岗位为主线构建体系,形成了直转课程、整合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内容任务化,以显性成果为载体,以工作任务承载教学内容,不但满足了课标要求,同时体现了企业应用,更符合了教育规律;通过学习成果显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四化”引导教学的成功改革,让我们感受了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和有效的方式方法。
“四制”改革,优化师资队伍
“大锅饭出不了精品”。北京金隅科技学校所取得改革成效,离不开以“四制” 改革为基础的创新管理机制。学校全面实施了“聘用合同制、竞聘上岗制、职级工资制、岗位管理制”的四制改革,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中层实行聘任制、专任教师实行分级管理、一般管理岗位和工勤岗实行动态管理。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和谐、至臻、高效”的工作氛围。在优化师资队伍方面,以专业化发展为目标,按照“教学观念新、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要求,实施企业实践、学历进修、国内外培训等多元化的培训途径,建立了“五评”(优秀授课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研室、优秀论文、优秀教学成果)和动态分级的激励机制,整体优化了师资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我校所有考察人员对北京金隅科技学校所采用的“四制”改革激励机制及优化师资队伍的举措都赞叹不已。
对口交流,学习学校特色
为了促进双方在相关专业方面进一步加强沟通,于11月11日,我校与北京金隅科技学校又展开了各专业系部科室间的对口交流,围绕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重点专业与精品课程建设、教科研激励机制、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室建设、顶岗实习监控模式、提高考证合格率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广泛、密切、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取得了考察学习的预期成效。双方都一致认为,要经常性的开展彼此间交流活动,为双方开阔思路,互通有无,彼此借鉴,共同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契机。
总结语
为期2天的北京金隅科技学校的考察学习活动结束了,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活动触动很大,收获不少,体会深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强烈震撼和压力,我们要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动力,为我校不断深入的品牌建设、内涵提升给出最大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