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身边的“呼唤”
——东辉职校汽修教学部“企业调研”散记
大凡“呼唤”都来自远方,来自身边的声音,不外乎是叮咛或吩咐,由于距离很近,用不着“呼唤”。
如果真有来自身边的“呼唤”,那就是我们漠视了自己身边的事物或心灵。
云南学生对母校的“呼唤”——学生不能靠“哄”
6月14日,天下着大雨,东辉汽修教学部主任任小满带领课题组孔祥瑞、何作勇、康坚、王惠康、司凌云、李继斌、吴东明、王现云、王志光一行九人,冒雨来到广州本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汽车服务接待礼仪”与“人文素质”两个方面的调研。
其间,企业安排我们与该企业员工刘常茂、赵家树、明大信、杨开奇、陈姚磊等五人见面。他们都是企业的技术骨干,也是我校在本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来自我校对口支援地区---云南。
“家隔万里相思泪,恨煞关山数万重!”,我们师生见面如亲人,一般格外亲切,有说不完的话,有道不尽的情。往日的温暖,昔日的关爱,当然也有一些小“调皮”、“捣蛋”的轶事。点点滴滴,都涌上心头。
本着对母校的关爱,他们结合企业要求与自身成长经历,提出对学校真诚的建议:
⑴学会做人,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做事情。与人交往是一门艺术,现代企业都强调服务客户,“学会做人”是员工在现代企业中必须具备的素质。
⑵要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汽修专业是一种技术性的劳动,也相对是一种体力性的劳动,又具有时间上的要求。学生必须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对当今学生来说普遍缺失。
⑶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有很强的安全意识。汽修行业对安全性的要求十分高,这种责任心与安全意识是不可缺少的。在这方面建议学校不能靠“哄着”来管理学生,要从严要求。
临别了,他们送了一程又一程,师生情,如这雨,滂沱又连绵!师生对视几许,不禁泪眼婆娑……
企业对专业课程的“呼唤”——水、土融成泥
上海广汽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售后服务经理陈舫为我们介绍了企业的工作流程与服务宗旨。技术主管汪飞呼吁学校:学校教材落后,多么渴望学校与企业合作更新专业课程!同时建议学校:借鉴企业现场培训模式,用任务引领方式进行案例教学。
雨在连续下,我们的调研也在继续。6月15日,我们课题组一行八人在教学部主任任小满组织下又来到上海永达大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分组开展“维修专业技术”与“人文素质”两个方面的调研。
该企业售后服务技术主管蔡夏辉也从专业技术方面与我们交流了任务引领型的案例教学模式,并以“传感器”为例向我们做了现场演示。
蔡夏辉还建议:
⑴由企业与学校一起合作培训,在学校开设汽车品牌班级,如大众班、永达班等,品牌班由企业安排工程师授课;
⑵学生的实习分成若干个阶段,既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及时结合,又有利于“长”、“学”、“评”中评价能在合适的时间里开展。
水与土融合成泥,女娲捏出男、女;校与企合作一体,能成长企业精英!
企业对“礼仪”的“呼唤”——“礼仪”能入心
这场久旱的雨,给干渴的土地浇了个透。为了让我们一行了解得深入,两家企业都安排了现场“服务礼仪接待”观摩与“车间维修操作,规范化礼仪”观摩。
广本公司的行政人事部主管史荣华与我们课题组的“礼仪”专业教师李继斌作了对口的个别交流。
大众公司的业务接待主管李强说:
“礼仪教育”在现代企业中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一种基本素质要求,因为现代汽车企业都十分强调服务和企业形象。“礼仪”在“4S店”的前台服务中必须具备,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接待客户当然要讲“仪礼”。
现代企业中的前台服务比后台维修更加重要,却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理解。对“4S店”而言,前台服务员工除了要懂得专业技术初步确定汽车必须做的项目,即“项目确认”,还要有接待的艺术,让客户理解并支持“保养或维修项目”的确认。
后台维修在专业技术上的支持可以向汽车生产厂家求助,而前台服务却是“4S店”自己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销售服务经理陈龙也谈到:
“礼仪教育”也有利于良好职业习惯的形成。后台汽车维修十分讲究员工操作行为的规范化、程序化,汽车的高安全性要求员工必须这样做。而“礼仪教育”在这方面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面对“呼唤”的“回应”
被雨水浇透的土地,才不怕干旱!
人文素质的要求是往届毕业生在企业就业后对学校的最真诚反馈,是两次调研中获得的最可贵的,也是出乎意料的收获。
汽修教学部通过调研,坚定了把“礼仪”作为办学特色的信心,决定开设品牌特色班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在专业拓展上,从“识电路图”开始。
“江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