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巴楚
——城市科技学校职业教育初体验
自从2月11日进疆以来已有一周多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除了了解巴楚县当地风俗习惯等相关情况外,作为援疆支教的新一批上海老师中的一员,我迫不及待的想了解巴楚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我们松江区对口援疆的中等职业学校---巴楚县职业高中的相关情况。
巴楚县职业高中成立于2004年9月,学校现有汽车应用电子技术(汽车维修)等9大专业,在校学生1335人,全部是民族学生。学校占地面积近145亩。近年来随着巴楚县产业结构调整,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优势转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东部沿海城市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在师资水平、课堂教学效率等诸多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由于我校在校学生全部是民族学生,在职的教师编制中民族教师占到80%以上,绝大多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不高,教学任务大多由民族老师承担。如何提高教师的专向教学能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
对于从小在上海长大的我而言,维语就像是一座神秘而又难以攀登的摩天大楼。在校园里时常有同事和学生会这样问候我:“亚克西姆赛斯”。(你好)我只能以微笑和略带有新疆口音的“你好”来表示问候。我所从教的专业是汽车应用电子技术(汽车维修),本专业有两名专业教师能开展双语教学(维语和汉语)。我上课时所面对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与民族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问题,这几乎是所有我校汉族老师都会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困难。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能正常开展,学校安排了会双语教学的阿尤甫江老师来充当我的课堂教学翻译。正因为有了这样德才兼备的民族双语教师让我们看到了巴楚职业教育的美好未来。我想如果所有的民族学校都能拥有这样一大批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双语教师,那真可谓是巴楚之幸、新疆之幸、民族之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此让我们所有巴楚县的援疆老师们一起共同努力,共同翻开巴楚教育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