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有“指标”,课程改革建“体系”
——松江区“城建”专业团队专题研讨活动侧记
3月28日,学校“城建”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朱玉萍副校长在5号楼四楼会议室主持了城建专业团队专题研讨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有教师进修学院的周建秋老师、建筑工程部2位主任、团队成员、我校的学科名师和教坛新秀。研讨活动以区课题《中职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为背景,以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评价指标设计为核心,各子课题针对评价指标设计研究的阶段成果作了总结汇报,并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的方向和要求。
创新思维促改革,精心设计见成效
会议开始,朱玉萍副校长首先提出:实践教学作为中职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就业和行业企业的满意。因此,能否建构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中职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此为前提,各子课题组负责人分别提交了教学评价指标设计翔实的研究成果,并分别作了详细阐述。教务科副科长孙雁老师详细介绍了《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课程对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内容,建工部主任蔡国珍老师介绍了《建筑施工专业认识实习评价指标》,建工部副主任黄鸽老师就《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指标》进行了解释,建筑实训中心主任项国平老师对《综合实训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说明。
聚焦指标展智慧,见仁见智献策略
针对以上4份评价指标设计初稿,与会教师展开了热烈地讨论。蔡国珍老师提出了评价表给学生的呈现方式,学生请假分值的比例设置;项国平老师认为评价表的顺利完成需要考虑教师的实际工作量;黄鸽老师提出整合评价表中的重复评价指标;张冬老师则认为评价表的填写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评部分;曹育梅老师认为评价的指标需要重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刘延军老师、黄飞鹰老师则对评价表的执行效果、职业素养的评价提出了一些问题;顾秋娟老师则充分肯定了评价指标的全面性、过程性,对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专家点评促提升,齐心协力谋发展
教师进修学院的周建秋老师提出评价是制约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瓶颈”,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向前发展,人们对教学评价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对评价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合理地评价将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改进的作用。针对各子课题组设计的评价表,周老师认为设计均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指标较具体,尤其是学生学习指标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出评价指标与我校网络平台整合使用的建议。同时,周老师提醒各子课题负责人注意评价指标设计的可操作性,终结性评价中职业素养的评价内容要与学科相符。
鼓励鞭策给动力,谆谆寄语显期望
最后,朱玉萍副校长作了总结讲话。她说,目前学校工作重心正逐步转移内涵建设上来,学校对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高度重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评价指标设计会议的适时召开很有现实意义。同时,提出四个要求:一是4位子课题组负责人结合学科特点和会议讨论内容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子课题要有突破,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利于教也要利于学,简单而不繁杂,有创新;三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不能纸上谈兵,课题组可以尝试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如尝试一个单元,检查评价指标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四是与会各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加强质量建设意识,紧紧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认真落实会议精神,结合学科特点切实开展好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评价指标设计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