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校:“出征”前的最后一练
2014年4月4日下午1:00,为了迎接下周二微课正式拍摄,财会教学部的三个微课项目分别进行了正式彩排。
2号楼的607教室,微课《最古老的计算器》的宋圣伊老师与参与拍摄的学生安排拍摄时的细节,也让拍摄的学生参与拍摄,使拍摄内容更贴近学生。
2号楼的803教室,微课《10块钱去哪儿了》的王琳老师将参与拍摄的学生召集在一起,对于学生互动参与的环节进行彩排。
3号楼会计开放中心,《发票110》的师生共同搭建场景,从背景的一盆花到桌面的一本书,从桌椅板凳的位置到照明设施的安排,精心设计,争取搭建出一个真实的办公室场景;吕凡老师专门带来了家中的摄像机全程录像整个拍摄过程,再反复播放给学生看,逐字逐句琢磨,追求真实。
3月31日傍晚10点左右接到发展规划处的通知,4月1日中午开了2个多小时微课推进会后,在乔校长的指导下,《最古老的的计算器》和《10块钱去哪儿了》两个微课又进行了新一轮的修改,都发挥了教学部洪李萍、龚如彦、吴浩伟、董永昕、任建瑾、王巍嵘等“老法师”们的力量,讨论如何将微课的开头,过程修改地更流畅、自然。两位负责人更是每天晚上都加班加点润色微课,天天都忙到近凌晨才休息。
《发票110》微课小组由于需要学生演绎几个片段,吕凡、徐欣、吴浩伟、蒋培德、樊聪老师们多次修改台词,指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排练,都付出了许许多多。
一下午很快就过去了,接下来的假期里老师和学生们还会再进行最后的修改和熟练,争取呈现出最美的微课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