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大众工业:课题引领  团队深耕“双证融通”
2014/3/11
大众工业:课题引领  团队深耕“双证融通”

      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仅是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的亮色,也是我校后示范校期间重大改革发展项目的建设思路。2014年3月4日,高康校长领衔的嘉定区职教集团重点课题《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双证融通”改革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举行中期汇报会。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电气教学部主任周惠莉作为代表就课题进展就行了中期汇报,课题组成员就存在的问题、改进之处进行研讨。会议达成了加强“双证融通”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经验总结、增加“双证融通”改革试点班级学情分析等建设性意见,决心继续推广学校重大改革发展项目以课题研究、团队攻坚的建设思路。

      “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是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人社局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领域共同开展的重大改革行动,也是我校重大专业教学改革项目之一。

      经过前期的文献研究与调查准备、资料分析和文件起草阶段,研究团队采取行动研究的策略,在试点班级1211班同时开展双证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实现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具体计划甚至研究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在行动研究中,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注重学情的对比、分析、梳理。

      “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通过市教委和市人社局论证后,研究团队紧接着完成《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双证融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完成《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完成《照明及动力线路装调》、《电子线路装调》、《继电控制线路装调》、《继电控制线路维修》、《自动控制线路装调与维修》五门“双证融通”课程标准。其中,试点班级1211班开展“双证融通”课程《照明及动力线路装调》完成了课程考核方案、学生职业素养评价表、课程考核技能试题、样卷、评分记录表、考务轮转方案、鉴定站所准备单,并研发出整套考核用设施设备。试点班级1211班进行了《照明及动力线路装调》课程第一次考核(含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参加考核的学生有36人,除1人不合格,其他学生都顺利完成了考核。

      如今,“双证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研究团队还详实撰写了《照明及动力线路装调》课程在试点工作中积累的3个案例,分别是《理实一体,多样化教学——谈教学方法的应用》、《贴近岗位,注重基本功,采用过程评价——谈考核方式的实施》、《双教材融合,任务引领——谈教材的处理》。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句话道出了团队合力的巨大能量。

      上海中职首批试点“双证融通”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得完成该专业的专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各门“双证融通”课程标准、各门“双证融通”专业课程考核实施方案,每一项方案都必须通过市教委和市人社局论证,才能进入实施,并予以完善。

      面对这一艰巨任务,在电气教学部主任的带领下,以电气专业骨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维修电工国家级考评员和企业工程师为主的开发队伍,充分利用资源,大胆改革实践,不断克服重重困难,边学习,边研究。

      开发团队认真参加市教委和市人社局组织的教师培训后,聘请企业专家指导技能考核要求,聘请华师大职教所专家指导文本撰写,加强学习与研究。开发团队利用课余和双休日集中讨论、撰写,经过6次修改,两次公开论证,于2013年5月完成改革教学方案、及五门“双证融通”课程标准的制定。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试点班级1211班开展“双证融通”课程《照明及动力线路装调》的授课和鉴定。开发团队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制定课程考核方案。经过5次修改,1次公开论证,全部完成所有的考核方案。试点班级的实施与管理也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实施,做好过程资料的记录与保存。

      更为艰难的是,根据市人社局要求,不能使用现有程序化鉴定考核设备,必须自行研制开发授课及考核用设施设备。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难度,我校电气专业开发团队的老师克服重重困难,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并自主研究开发了一整套考核用设施设备,得到了市教委和市人社局的高度赞扬。

结束语

       “双证融通”改革试点的顺利推进,是我校积极探索实现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合,专业教学过程与岗位真实情境的融合,学校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推进专业教学与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的衔接,实现职业学校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一体化的表现,也是对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期间“课题引领、团队攻坚”优秀经验的传承与弘扬。

校办公室  教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