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校:专家送宝建平台,校本教材起航船
——项目三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校本编写动员会
近日,示范校建设项目三校本教材编写动员会在学校三号楼404举行,国际商务、物流行业的企业专家莅临我校指导工作。项目三《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市场营销实务》《货运代理实务》《商品学基础》《商务沟通技巧》(双语)教材的负责人和组员三十多人和各位专家交流探讨。
三级项目负责人施小蓉老师联系四位企业专家搭建交流平台,旨在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以工作岗位为导向,根据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按照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教材。通过本次交流,各位老师了解目前国际商务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行业前沿信息等,从而能够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体现时代性和实用性。
交流会由项目二组长凤芹老师主持,首先由三级项目组长施小蓉老师向全体组员和专家介绍教材编写的工作思路,然后教材编写老师分别就各自教材的具体内容与各位专家面对面交流。
凤芹老师就双证融通、外贸证书等问题咨询专家。专家指出,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学生取得的证书是衡量一名学生的要素之一,其实企业更希望学生有真才实学,因此在面试过程中会问一些专业问题考察学生积累的知识。
王彩萍老师向上海伽特维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姚国荣经理咨询了传统商品销售与上门销售方面的问题,并就物流行业的发展对市场营销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朱红萍就目前企业对商务专业学生运用英语与客户交流过程中的具体要求进行探讨。企业认为,商务活动中,语言方面轻语法重交流,希望外语专业的学生在接待客户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达到有效沟通,完成相应的商务活动。专家就商品介绍、运输服务和支付环节等方面的英语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艾萍老师向企业方具体了解了企业对报关专业学生的具体要求,比如能够查找hs编码、填制报关单并能对报关单进行改错,能够独立处理海关申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交流,艾老师认为她最大的收获是企业对教学的启发,尤其是作为一线教师能够了解企业对人员的需求,从而得以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并寻找教学难点的突破口,使培养的学生更接近企业的需求。
施小蓉老师希望得到企业支持和配合校本课程建设,企业表示将全力配合校本教材的录像拍摄工作等等。
鲍建宁老师认为通过交流,收获很多,从实践出发编写教材,教材将更有特色,更有生命力。同时,企业也表示将提供实际案例用以丰富专业教材。
张春梅老师认为,通过交流,思路更开阔,在教材编写的整体结构以及具体内容,尤其是企业需要学生掌握的岗位要求中的知识,更加明确。
企业方代表姚总认为,各位老师工作热情非常高,很希望能有机会让更多老师走进企业,了解企业。通过交流,企业也知道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掌握学校的教学特点,对于企业新进员工有了新的期待。开发实践工作岗位并落成文字出版教材需要有一个过程,相信通过大家的沟通能够有更好的途径实现。
双方也就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进行座谈,企业希望专业教学中强调做人做事,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的朋友等等。
整场交流会持续了3个小时,会场气氛热烈,顺利完成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