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船技校:巴士课堂,驰骋在上船
——记我校合作办学的学生在校的发展情况
文/孙亮
巴士,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课堂,我们再也熟悉不过了。巴士课堂,想必你很少看见吧。就是上周二,上海船厂技工学校船舶电焊与维修专业1215班就经历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巴士课堂。
来自大山,充满对城市的向往
1215班是这学期新来的班级,却不是一年级,他们是学校和山西一所中职院校联合招生的学生,第一年在山西,后两年在本校就读。全班30个山西汉子都是来自山西农村,在他们那质朴的大山里,流淌着走出去的强烈诉求。外边精彩的世界,大都市的繁华,在电视中深深的吸引着他们。于是,一次去上海求学的机会,幸运的降临在这30个山西汉子的身上,这是幸运女神的倦怠。
现实往往和理想是有所差别的,人都是追求积极上进的,都是喜欢过得更好,所以总是喜欢拿过去的好来否定现在的不好,而不去用现在的好去否定过去的不好。1215班来到学校后,体现了诸多的不适应:食堂没有面、用热水不方便、空气潮湿、晚上不上晚自习……在诸多心里“障碍”面前,甚至有人出现了放弃学业的想法。难怪他们都是在成人边缘的汉子,而不是真正的汉子;谁让他们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尽管能够明白现在的学校相对原来学校,教学水平高了许多,也能学到技术,但还是很难迈不过心里那道坎。
1215班的班主任老师找到了学生科和教务科主管领导,在生活上为他们提供更多方便,在学习上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师资;学校校长会同沪东造船厂相关负责人一起给他们座谈会,关心他们的学习、实习、未来等诉求;班主任经常和同学们谈心,通过电话、短信、校园蓝卓网和家长沟通,交流同学在学校的现状,把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具体的事情和家长共享。任课教师在得知1215班的实际情况后,特地为他们作出教学调整。通过半个学期的努力,他们终于稳定了下来,在学校军训、广播操、素质拓展活动中体现出了他们独特的天赋,找到了灿烂的笑容、快乐的释放和久违的自信。
走进工场,充满对技术的渴望
中等职业教育的水平,上海一直是处在全国的前列的。1215班是电焊班,但在山西的时候连电焊专业书都没有看过,更不要说去实习工场操作了。所以去实习工场学技术,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渴望。通过半个学期的理论学习,他们终于可以走进实习工场了,甭提他们有多高兴,跟抽中彩票似的。虽然衣服穿得并不合身,甚至还有些大得夸张;时间并不好,戴着电焊手套的手还是有些僵硬;但是,洋溢在脸上的笑容足以证明精神满足可以秒杀一切物质上的享受。
在工场间的实习是实实在在的磨练,零基础的他们受到了学校的特别关爱。学校为他们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汤老师和刘老师辅导实习,两位老师都是在上海船厂船上工作过的,有着工厂的生产实践经历,带教电焊实习几十年,对电焊技术和工艺可谓“老辣”。
从汤老师处得到的消息说,正是他们内心的渴望和一年多的向往,1215班的同学在实习车间非常的卖力,按照学校的规定和实际情况,第一学期接触电焊都是6个人一个工位,但是考虑到1215班的特殊性,汤老师给他们开了4个人一个工位。别人班焊接的是废板,他们直接上新板。一般的班级半天实习课5根焊条足够,他们居然10根还不够。汤老师说,他们这么努力,是她比较少见的,而且学得也快。前些天,有两个家人学过电焊的同学实习有些自满,汤老师让他们按实习要求给自己所做的实习项目打分,结果刚刚及格,一下子变得不好意思。汤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他们,你们过去的经历就是烧“野电焊”的经历,焊住即可。我们培养的是技术人才,所以要求比较高。电焊中不仅要考虑手法和工艺,还要考虑温度和湿度等具体的环境。不是焊点越大越好,而是恰到好处,既牢靠,又美观,还节约材料。电焊上手一上午的事情,电焊焊好一辈子的目标。
时间比较紧,一般的班级需要两年拿到的电焊初中级证书,对于1215班来说,时间需要减半,所以在实习工场老师不敢怠慢,同学也不敢怠慢。他们,正在用实际的行动去完成心中对技术的渴望,如同校训石上那 “崇尚技艺”四个字。
驰骋上船,充满对未来的憧憬
只学不看,就是闭门造车。上海船厂技工学校是一所企业办学,一直以来依托企业的优势,为办学带来了不少便捷。2013年12月10日,1215班得以听取了一趟生动的巴士课,巴士课堂,从浦东开到了崇明,从上海船厂技工学校开进了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
早上8点半,实习指导老师刘老师就组织学生坐上了学校的大巴,慢慢向崇明岛开去。一路上,刘老师一直给大家讲解,以自己和上船的成长,从过去讲到现在,从懵懂讲到老成,从改革开放讲到上海自由贸易示范区,无不渗透着和上船同甘苦,共命运的爱,无不传达着上海的发展离不开航运和造船业。同学们有说有笑,好不惬意,不知不觉大巴就开进了上海船厂。
在上海船厂,他们按照造船的流程进行了专业性的流动学习。首先学习参观的是切割车间,同学们看见硕大的钢板被按要求切割成小块,然后通过机器运送大电焊车间。在电焊车间,师傅们再把他们按要求焊接起来,所有的操作都是那么竟然有序,有条不紊。工厂的老师傅们,焊接的手法,和焊接的工艺,让同学们看后不仅叫绝,佩服得无话可说。然后他们又去了装配车间,涂装车间,最后到了码头,看见了刚刚造好等待下水的“世隆爵号”和“华铁龙一号”,都迫不及待的照相留念。
突然,一个个头不高,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出现在他们面前,和他们亲切的打招呼。经过刘老师介绍,这就是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钱华——曾经的上船技校的学生。钱华首先欢迎大家的光顾,接着讲述了自己是怎么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成上海船厂技术骨干的,最后让同学们认真学好技术,将来来上海船厂大展宏图。
美好的时间总是太短暂,在上海船厂食堂吃过午饭后,今天的巴士课堂就结束了。同学们通过参观,感想颇多,就像他们回程的巴士,驰骋在上船,驶向憧憬的未来。侯鑫同学在参观感想里这样写到:“站在上海船厂的塔吊下,才知道自己多么的弱小,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技术,才会不断的强大自己。”白帆同学则发表了另外的感慨:“通过今天的参观,我可以更加清晰我未来的路了,从来没看见过这么大的造船厂,他们造出的船真让我们感到自豪。那个学长给予了我无尽的榜样,我相信,凭自己的努力,也会一步步成长成技术骨干。”……
巴士,驶进了夜幕中;巴士课堂,作为上船技校的一项流动学习,还会继续。夜幕的来临给予了1215班憧憬未来的机会,通过这个夜晚的沉寂和思考,他们对明天的到来会显得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