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商会校: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2014/1/19
商会校: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项目五人物系列报道

      每个单位的年轻人基本是相似的,有理想、有追求、有知识、有活力、反应快、适应能力强、热情、思维活跃、善于创新是他们的关键词。项目五中也有着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是学校各个岗位上的教师,也是项目五基层的一线工作者,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活力为示范校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果要盖一幢大楼,会有设计者和施工者,那么这群年轻人相当于一线的施工者,他们承担了辛苦的工作,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示范校建设中,由于学校是初次进行,虽然也到兄弟学校不断取经,但总归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建设的思路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年轻人也努力在自己承担的任务中化被动为主动着,一个方案一个文本,不断琢磨,反复修改,如夏莹,从近乎完善的“化妆”社团转型“美甲”社团,其中跨度大,学习方式的不同令人无法想象,但夏莹从无抱怨,积极认真地思考,以我们无法置信地快速度提出全新的构思。如穆薇。所有类似的这些工作,其中的辛苦和无奈也许只有年轻人们自己清楚。他们无奈过,却都不曾放弃。因为他们清楚----年轻人需要这种辛苦,需要这种忍耐,这是锻炼,是磨练,更是成长必经的过程。


      作为单位的年轻人,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小心谨慎,谦虚低调。同时,有知识,有活力,反应快,能吃苦也是他们的鲜明特征。当然也有随波逐流,不太敢表达自己独立见解的时候。尽管美中不足,但因为年轻,在示范校建设中,他们的存在还是让工作更有效率,让项目五整个团队更有活力。比如瞿晓燕、茅智勤和崔远航很多时候都是最后离开办公室,当日事当日毕。问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坚持,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因为还不是很累,今天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为什么要拖到明天呢?


      每个年轻人都怀揣着梦想,对未来充满希望。项目五中的年轻人也一样。他们也期望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辉煌期,这可能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认可。当然这个理想有点远,就目前的状态来看,他们更希望自己在学校站稳脚跟,靠自己的努力赢得稳定的收入,拥有一个温馨的家。这是他们能够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最大动力。我们不能说这不够高尚,过于利己,这是务实----为学校奉献的同时也为了自己,在今天的经济社会,只奉献而不图回报是不可能的。当然因为这些现实的原因,很多年轻人也难免存在不足,这是不可避免的,每一代年轻人都有着那个时代的困惑和挑战。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会经历懵懂、困厄、失败和反思。但他们依然年轻,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自己进行调节,这是他们的资本。


      作为年轻人,基本没有很多的应酬,工作之余就是休息。为了丰富生活,充实生活,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有喜欢运动的,比如王正宇、刘坤老师经常打篮球、王晓会去练瑜伽;有喜欢艺术的,比如徐灵均、茅智勤老师会去听一些戏剧、讲座;有喜欢户外的,比如杨春平、肖新凤、胡瑞平老师经常跟从团队去徒步;有喜换宅在家里的,如俞莉、魏浩、冯志军、方开娟,当然也有的老师把睡觉当成最大的乐趣。总之,每个人都会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缓解压力,丰富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体会个人的存在。

      今天,我们所有的年轻人的业余生活都在逐渐发生改变,比如孙怡老师周末开始拖儿偕夫去逛田子坊这样街区,比如杨懿俊老师的摄影作品多了很多漂亮的茶室,多了很多老风格的装修,年轻人们见面时“项目”成了点击率很高的热词。


      总之,是这样一群年轻人让项目五这个团队更有活力,更有朝气,成为示范校建设的生力军。可能他们在学校中并不起眼,可能他们选择来到这个学校是出于稳定的考虑,但你不能说他们进来后便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再有理想和追求。从他们身上,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那种向上的精神和对梦想的追求,这些在他们身上不断闪现。我们希望这些年轻人在不远的将来能独当一面,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如果有一天他们不再年轻,希望他们还能像现在这样勤奋努力,孜孜不倦地付出。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假如我们一直抱着欣赏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同事们,用这份积极的愉悦氛围去感染我们的年轻人,在思想上多包容年轻人、在生活上多关心年轻人、在工作上如对待自己家人般严格要求。借示范校建设,把年轻人扶上重要岗位,再好好护送一段。那么有一天,当我们年迈老去、白发苍苍时依然可以有一个美丽的商会校作为一级组织存在在陆家浜路918号成为我们永远的家园。

      当然,这就寄托在各个岗位的年轻人身上,他们是学校的明天,是学校的希望。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每一代有他们的使命,我们坚信,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完成这份使命。

      示范校建设,凝聚了商会员工,这两年或许会有许多不同往日的生活状态,不过两年后,再回首我们大家携手共进,风雨同舟的这一段经历,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它将成为我们未来生活中一个恒久不衰、津津有味的话题去反复述说以纪念我们的青春、我们的中年、我们临退休前那一段平凡中的不平凡。

      感谢这一段经历,祝愿我们商会校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