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城市科技:寻找有“你”的星星
2014/5/10
寻找有“你”的星星

——我校师生参加“生活中的教科书”职教专场讲座(二)

      2014年4月18日下午,我校团委副书记周时奕老师带领着学校15位同学参加了市中职生璀璨星光校园文化节“走进上图系列讲座”—— “生活中的教科书”职教专场系列讲座第二讲。

      此次讲座是由天文学卞毓麟教授为同学们带来的《寻找有“你”的星星》。卞毓麟教授,1965年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毕业,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审、顾问。著译图书30多种,发表科普文章约600篇。

      年逾古稀,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卞教授,给听讲座的同学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身上的那股精神气乍一上台就怔住了同学们。随着热播剧《来自星星的你》的介绍引入卞教授为同学们展开了今天的讲座,一开始为同学们介绍着这部热播剧里面的男主角还做起了小调查。同时他也幽默风趣的问了同学们两个问题:都教授来自哪颗星星?他的回答是KMT184.05。另一个问题是KMT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个名字?他的专业回答是KMT=Kotea Micrdensing Telescope。他巧妙的利用了几个疑问句把我们带入了对星星对天文的深深思考之中。

      究竟什么是生命?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在讲述过程中,卞教授不断地给同学们作假设,从侧面告诉学生我们的地球中生命诞生的不容易。大家都被深深的吸引,因为我们从没有想过思考过生命这回事,地球上的生命这回事,宇宙中的生命这回事。同时,他带领着学生一起认识了火星、木卫二、土卫二、土卫六,丰富的图片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带来了惊叹连连,种种迹象表明,或许那些地方也是一个能够让像我们人类这样的生物居住的地方,奔赴火星的计划,火星开发的计划,远远超出了我们原来的认识,一切仅仅只是猜想吗?

      此外,卞教授也带领同学们认识了小行星、陨石、彗星的深度撞击,更多的恒星,还有太阳系、银河系,认识了更宽广的宇宙,无边无际的宇宙,尽管有了“先驱者号”,“旅行者号”,现今的人类要到宇宙的深处还需要花太多的时间,要碰到可能有类似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和文明还需要太多的机缘。

      在卞教授的深入浅出的细心讲解中,同学们了解到了许许多多的天文知识,在这个千变万化的地球上,有太多的资源每天都在消耗,然而我们的地球到底可以承重多少压力呢?地球只有一个,从加利福尼亚的暴风雪到孟加拉平原的大洪水,从席卷地中海沿岸的高温热流到持续多年不肯缓解的非洲高原的大面积干旱,地球仿佛在发疟疾似地颤抖,人类竟然也像倒退了一万年似的束手无策。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地球,美好的家园,谁不想那蔚蓝色的海风化为雨水,重新滋润那片干涸的湖泊和干裂的土地,谁不想那清新的空气迎面吹拂,叠翠的山峦、明净的河水、蔚蓝的天空永远向人类展示勃勃生机。在科学家们还没有勘探出新的生存坏境之前,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同时,人类的科学家也在不断的发掘宇宙中新的资源,探索浩渺宇宙中那无穷的奥妙,但宇宙太深太广,人类的探索之路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