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博览会系列报道(一)
4月11日—13日,上海市教委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2014年第十一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教育国际化展”。本届教育博览会的主题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旨在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市民展示本市及长三角地区信息化助推教育转型的各项成果。
上海市商业学校在中外合作办学展区,该展区是展示优秀成功的中外合作办学范例,介绍合作项目的特色、成果。
作为最早开设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中职校,本次展示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展示了学校多年来国际化办学的特色和学生就业的前景。学校各有关参加展会的部门和工作人员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优质的服务、耐心周到的接待,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好感,树立商校人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我校,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闸北区教育局副局长刘新宇等领导参观了我校展区并现场指导工作。
高国兴校长在“教博会—教育国际化高峰论坛”上做题为《国际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本土化实践》的演说。
上海教育博览会系列报道(二)
在今日开幕的上海教育博览会上,中职学校的国际化教学较以往更夺人眼球。据了解,中职学校将进一步丰富中外合作办学的层次和类型,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而中职学生也有望留学海外职业学校,获得更好的职业教育。
专业开设紧跟国际潮流。上海市商业学校自2000年与澳洲TAFE西南悉尼学院合作办学以来,已尝试了多途径、多方式的国际化教学。2000年左右,一方面国家的金融人才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留学市场也开始进入国内,学校为此引入合作办学的理念,开设了《国际商务》专业,移植西南悉尼学院的课程,全英语教学,在学生完成三年学习后,各门课程考试合格者可同时获得上海市商业学校与澳洲TAFE西南悉尼学院两张毕业证书。
彭晓东是2000年第一批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现如今又回到学校成为该专业的教师。他说:“合作化办学最大的好处是,学生可以不出国门就能得到出国留学的相同效果。我们上课的氛围和国外是相同的,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课堂教学,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英语教学更强调听说读写的实际应用能力,而简化对语法的认知。”
作为国内较早开设合作办学的中职校,外语教学部卢主任坦言,学校开设专业紧跟国际潮流:“韩流刚刚侵入中国时,学校与韩国美容职业专门学校合作开办专业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培养美容美发行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近两年,奢侈品在中国的市场需求日趋庞大,学校又立即开设珠宝制作与营销专业,并且千里迢迢从加拿大请来高级技术专业授课,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上海教育博览会系列报道(三)
你喜欢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吗?你喜欢神秘帅气的都教授吗?4月12日,在上海市商业学校展台前,一名清秀的短发女生,正有模有样地为一位美丽的“新娘”设计造型——她是来自上海市商业学校中韩合作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2班的学生盛逸欣。
“我是‘韩粉’,对化妆情有独钟。我爱看韩剧,也爱学美发,我在这里学习了两年,收获很大。”小盛告诉记者,“我最大的梦想是毕业后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一家形象设计工作室,把学到的技能融汇贯通,突显中国元素,打造属于自己的‘魔法美丽学校’。”
据该专业的中方负责老师何静介绍,自2003年开办以来,这个专业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表现出色的毕业生2004届的帅小伙徐佳捷已经自主创业,开了自己的店,成了师弟师妹们的偶像和榜样。
来自韩方的负责老师朴春花,在学校工作已经有11个年头。问及她当老师的最大收获,她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带了这么多年的学生,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看着孩子们成长,看着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就。”
上海教育博览会系列报道(四)
沪中职生获52万奖学金“圆梦”留学
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之路上,中职学校也紧跟着前进的步伐。4月11日,记者在上海教育博览会“教育国际化展”上了解到,上海市商业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已经开展了14年,学生们在国际化的教学培养下个人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中外合作办学:中职毕业可获国际证书
提起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校长高国兴如数家珍:中澳合作的国际商务专业、中韩合作的美容美发专业以及中加合作的珠宝制作和营销专业等构成了该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三大模块。“合作办学给我们的中职学生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个人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从2000年起开始与澳大利亚TAFE西南悉尼学院合作办班,开设了国际商务专业。通过移植澳方的课程、全英文授课、中外教师分别执教等方式,学生的外语能力和商务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该合作项目的负责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集团的Martina Meneghetti告诉记者,这个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完成三年的学习后,各门课程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西南悉尼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IV证书。“这个证书在国际上获得普遍的承认,使得中国的学生不出国门也可以得到出国留学的效果。”
中职生“圆教育梦”:考取国际著名学院
林兰兰是上海市商业学校中澳合作班2012级的学生,她来自河南,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境况并不优越的她通过上海市的中考考取了商业学校,也在这所中职学校中享受到了国际化的教育滋养。
前不久,林兰兰参加世界联合学院的招生考试,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被这座世界顶级学院的伦敦总部录取。据了解,该学院在中国只招收30名学生,而林兰兰是唯一一个获得52万元全额奖学金的中职生。
在世界联合学院的面试中,当林兰兰被问及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时,她说,她想当一名教育家,因为是上海的教育赋予了她成长的平台,拓展了认知的视野,让她这样一个普通的中职生也能成为国际化的人才。
校长高国兴说,这样的例子在上海市商业学校并不鲜见,“我们的目标是要办一所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学校,让普通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国际化的教育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不可否认,国外的教学更注重过程的体验,鼓励学生积极答辩、演讲和实际操作,这对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力非常重要。”高国兴坦言,“我们学校多年的经验表明,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比普通学生更高一筹,就业去向更好、出国留学的比例更高,还有很多人在今后的事业中表现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