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实践活动 > 职业体验
石化工业:记“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师资研训暨总结活动
2014/5/29

石化工业学校举行上海市数控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师资研训暨总结活动


  2014520日下午,上海市数控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师资研训暨总结活动在我校举行。参与本次活动的有兄弟学校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王立刚校长及相关教师,市教委的谭移民老师、上海市职业鉴定中心胡奕明老师、行业专家苗俭、王凌老师;我校的苏勇校长、教研室施新生老师、机电科徐卫东老师以及数控应用组的相关老师一起参加了这次研训活动。本次研训由施新生老师主持,主要内容是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研究课,由沈俊英老师讲授《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示范课,并对该次课进行说课;各位专家与兄弟学校的老师进行评课;徐卫东老师对这一阶段的数控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实施工作作总结汇报。


  一、精心设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本次的示范课中,沈俊英老师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人员采用5员团队,教学过程采用工作过程六步法,模拟了企业车间组织管理、岗位分组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工作过程之中。沈老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企业生产流程,感受到了企业的氛围,实现了企业与学校、车间与教室的零对接,提高了学生的岗位意识,使学生的职业习惯和素养得以熏陶和养成,为学生今后胜任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沈老师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了自主学习法——自己查资料,定工艺、定切削参数等,一改由原来教师给定加工方案的传统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将制定好的加工方案展示环节,更将课堂气氛带入高潮。这一环节中学生主动上前将本小组的加工方案介绍给其他同学,更有同学当场将他所认为的更好的方案推荐给大家,将他的自信充分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畅所欲言,探讨职业素养渗透
  对于沈老师的现场授课及说课,各位专家畅所欲言,对课程中的亮点给予肯定,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行业专家王凌老师首先发言,王老师对沈老师采用的五员六步教学方式给予肯定。这种教学方式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能发挥学生所长,也给予了学生自己摸索、探求知识的机会。


  而行业专家苗俭老师对教学中的小组成员以及五员的角色是老师分配好的还是随机的有点疑问,当沈老师肯定地回答是随机时,苗老师的神情特别高兴,她认为通过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锻炼,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苗老师也提出在对学生布置任务时,一定要规定任务实施时间,以养成学生对完成任务的紧迫感。
  鉴定专家胡奕明老师对于沈老师采用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法、分组教学法等多种教学形式比较赞赏,在这种课程学习模式中,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培养,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人沟通交流能力、自我展示的表现力都得到锻炼。


课程专家谭移民老师坦言自己虽听不懂沈老师授课内容,但课堂上学生的的表现已充分表明了这种教学方式能带领学生真正进入课堂知识的学习,谭老师也提醒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沟通、交流,也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这也是职业素养的一种。


工业技术学校的倪厚斌老师提到在课堂中沈老师通过互动、一些小细节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也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中易忽视的。


  三、认真总结,反思实施存在问题
  徐卫东老师对这一阶段的数控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突出问题开展的专题研训作了总结。


  在研训活动中,根据两所试点学校实施的实践情况,本次研训活动本专业研训形式设计了两种形式:3次两校集中活动,2次分散活动,既对各自实施过程中碰到的个性问题进行各自分散专题研讨,又对两校存在的共性问题分别在两校进行集中研讨,汇聚智慧,达成共识。而参与研训活动既有行业专家,课程专家,鉴定专家以及两校参加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所涉及的专业教研组,鉴定,教务等相关部门的老师,共同参与,共同研讨,共同实践,共同提高。本次研训活动的成果既有显性的物化成果:如优化的课程考核方案,典型教学案例、展示课、研究课视频录像,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研训,教师的现代职教理念得以更新,任务引领性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落实到课堂教学一线层面。


  因而在本次研训活动中体现了研训内容多样、研训形式多样、研训人员多样、研训成果多样的特色。


  徐老师也从做好双证融通顶层设计、统一考核内容、加强双证融通机制建设等内容对研训工作作了反思。


苏勇校长、王立刚校长对双证融通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及建议,也鼓励参与试点工作的老师及时提出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也希望上级领导能及时给予指导意见,使双证融通试点工作能顺利进行下去。


 数控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师资研训暨总结活动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结束,而这也将意味着第二阶段的工作即将开始。